点击数:0 更新时间:2025-04-25
一、个人放高利贷是什么罪
个案涉及非法发放高利贷活动时,有可能被判定构成非法经营罪。
根据中国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以及公安部联合发布的《关于办理非法放贷刑事案件若干问题的意见》中的第一款明确规定,凡是在国家规定的经营规则之外,未得到相关监管部门批准,或者超越经营范围,以赚取利润为目地,长期不断地向社会广大不特定对象发放贷款,从而扰乱了金融市场秩序,情节严重者,将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二十五条第
(四)项的规定,以非法经营罪论处。
根据该法条的具体内容,任何违反国家规定的行为,只要存在非法经营行为之一,并且扰乱了市场秩序,情节严重者,将面临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的惩罚,同时还需承担违法所得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罚金的责任;而对于情节特别严重的情况,则将面临五年以上有期徒刑的刑罚,并处违法所得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关于办理非法放贷刑事案件若干问题的意见》第一条
违反国家规定,未经监管部门批准,或者超越经营范围,以营利为目的,经常性地向社会不特定对象发放贷款,扰乱金融市场秩序,情节严重的,依照刑法第二百二十五条第(四)项的规定,以非法经营罪定罪处罚。
《刑法》第二百二十五条
违反国家规定,有下列非法经营行为之一,扰乱市场秩序,情节严重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违法所得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罚金;
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违法所得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一)未经许可经营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专营、专卖物品或者其他限制买卖的物品的;
(二)买卖进出口许可证、进出口原产地证明以及其他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经营许可证或者批准文件的;
(三)未经国家有关主管部门批准非法经营证券、期货、保险业务的,或者非法从事资金支付结算业务的;
(四)其他严重扰乱市场秩序的非法经营行为。
二、高利贷犯法属于什么罪
在中国现行刑法及其相关司法解释之中,没有针对高利贷实施非法活动的明确罪名,仅对两种特定行为进行规制:一种是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另一种则是高利转贷罪。
具体分析如下:
1. 以谋求较高利润为目的,个人或团体通过各种手段,从金融机构获取信贷资金后再将其转贷给他人,若此过程中所获得的违法所得数额较为可观,那么依法应以高利转贷罪予以惩治。
中国《刑法》第175条对于该类罪行做出了明确规定,即“高利转贷罪”,也就是以转贷牟利为目的,从金融机构取得信贷资金后加价转贷给他人,倘若在此过程中获得的违法所得数额较大,便会被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是拘役,并且同时需要接受违法所得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的罚金处罚。
如果数额较大,则可能会面临更为严格的刑事责任,被判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同时仍然需要承担违法所得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的罚金处罚。
2. 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是指违反国家金融管理法规,未经许可擅自向社会公众吸收存款或变相吸收公众存款,从而扰乱金融市场秩序的行为。
对于触犯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的行为人,将会受到法律的严厉制裁,通常情况下会被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且还需承担2万元以上20万元以下的罚金处罚。
而对于那些数额巨大或者存在其他严重情节的行为人,则可能会被判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同时还需承担5万元以上50万元以下的罚金处罚。
综上所述,在民间借贷领域内,高利贷仅仅是利息的约定超出了法律允许的范围,并不构成犯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