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失犯罪的几种情形
手律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刑法 > 犯罪 > 犯罪构成法律知识

过失犯罪的几种情形

点击数:2 更新时间:2025-02-27

 
352901

一、过失犯罪的几种情形

1.疏忽大意的过失,是指本来应预见到自身行为会导致危害社会后果,却由于疏忽未预见,最终造成此种结果。

预见要求具备一定的认知水平和行为本身的危险性,以及行动时的客观情况。

在此基础上,应预见的是法律规定的危害结果,即构成要件中的实际损害,而非其他任意结果。

2.过于自信的过失,又称有意识的过失。

这是行为人已经预见自己行为可能带来危害社会后果,并轻信能避免,结果还是导致此种结果的心理状态。

行为人在已知危害结果的情况下仍然实施行为,是基于对自身能力或现实条件的错误评估,从而高估或低估危害结果发生的概率,或误以为结果极小而可避免。

这是过于自信过失的认知因素。

轻信能避免则体现出行为人并不希望或放任危害结果的发生,这是其意志因素(不能将“轻信能避免”视为意志因素)。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十五条

【过失犯罪】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而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这种结果的,是过失犯罪。

二、什么是过失犯罪罪名

刑法上第15条第1款说的就是,你应该能想到你做的事情可能会对社会有害。

但是如果你没想到,因为粗心大意,或者明明想到了却又盲目相信可以避免这个问题,最后真的出了毛病,那这就叫做过失犯罪。

所以说呢,过失犯罪就是那种你不是故意去犯的罪行。

咱们国家的刑法按照你有没有想到可能会出现什么坏事来分两种情况,一种是你太粗心大意了,另一种是你太自信了。

以上是关于过失犯罪的几种情形的相关回答,如您正遇到法律难题不知道怎么解决?或者实在找不到合适的律师,请点击咨询按钮,可以根据你的大概情况为匹配到最合适的本地专业律师。

延伸阅读
  1. 构成过失损坏电力设备罪的条件会有什么
  2. 股东变更网上办理要多久
  3. 过失犯罪的连带责任问题
  4. 医疗事故罪刑罚配置的缺陷及改进路径
  5. 过失犯罪中是否存在主从犯的问题

犯罪热门知识

  1. 投毒罪的法律定义及特征
  2. 洗钱罪的既遂判多少年
  3. 持刀抢劫可以无限防卫吗
  4. 盗窃未遂如何处理
  5. 协助组织卖淫罪既遂量刑规定
  6. 未成年犯罪有未遂吗
  7. 犯罪构成理论在刑法中的地位是什么
犯罪知识导航

热门解决方案

  1. 刑事诉讼辩护与代理须知
  2. 借款人无力偿还借款时的纠纷
  3. 民间借贷中的保证人
  4. 集体合同的效力
  5. 抚养子女和赡养老人所欠的债务,离婚时如何承担?
  6. 房屋相邻关系
  7. 借名买房纠纷

热门合同下载

  1. 耗材采购合同范本
  2. 合作协议书
  3. 转让上海公司股权范本
  4. 家庭暴力离婚协议书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