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2 更新时间:2024-08-28
刑事回避制度在我国的规定存在问题,范围不够广泛。目前刑事诉讼法关于亲属和近亲属的规定只包括夫、妻、父、母、子、女、同胞兄弟姊妹,而并未涵盖姻亲关系和与当事人关系密切的其他旁系血亲关系,如祖父母、外祖父母、孙子女、外孙子女等。为了更好地保障刑事案件的公正处理,应该扩大回避范围,将可能影响公正的人情、亲情关系纳入其中。
刑事回避制度中,对于几种情形的举证责任,法律没有明确规定由谁负责。根据一般诉讼原则,举证责任应由当事人承担。然而,在当事人对案件承办人的基本情况不清楚的情况下,当事人很难提供充分的证据证明案件承办人符合回避条件。因此,应该明确回避申请的主体不同、情形不同、回避方式不同,举证责任也应不同划分。
刑事回避制度应该明确规定当事人申请“全体回避”、变更管辖的权利。当某一案件的处理结果涉及地方国家机关或者主管部门负责人的私人利益时,原管辖机关对案件进行管辖可能损害公正执法和审判。当事人对司法机关整体的公正性有合理怀疑的情况下,应当赋予当事人申请变更管辖的权利,原管辖机关应立即无条件地将案件移交上级机关处理。
对于故意违反回避制度的司法人员,应一律给予行政处分,并依法追究刑事责任。故意违反回避制度所作出的职务行为均应无效。只给予内部处分不足以起到威慑制止作用。
刑事诉讼法应进一步完善对于曾经履行过司法职务的人员的交流回避规定。公安机关侦查人员调入检察机关、法院工作后,不能担任同一案件的公诉人和审判人员。检察机关内部侦查人员也不能担任同一案件的公诉人。检察人员调入法院工作后,不能担任由其侦查、批准逮捕、公诉的同一案件的审判人员。已被决定回避的公安局长、检察长交流到法院任职后,原所涉案件由上级人民法院指定管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