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26 更新时间:2024-12-28
最惠国待遇是国际经济贸易关系中常用的一项制度,也被称为“无歧视待遇”。它指的是缔约国双方在通商、航海、关税、公民法律地位等方面相互给予的优惠、特权或豁免待遇,不低于现时或将来给予任何第三国的待遇。最惠国待遇的条款在条约中被称为“最惠国条款”。
最惠国待遇可以分为无条件最惠国待遇和有条件最惠国待遇两种。无条件最惠国待遇指的是缔约国的一方现在或将来给予第三国的所有优惠,应无条件地、无补偿地、自动地适用于缔约国的另一方。有条件最惠国待遇指的是缔约国的一方现在或将来给予第三国的优惠,缔约国的另一方必须提供同样的补偿才能享受这些优惠。
最惠国待遇的范围非常广泛,其中最主要的是进出口商品的关税待遇。贸易协定一般包括以下内容:
涉及进口、出口或过境商品的关税和其他捐税。
涉及商品进口、出口、过境、存仓和换船方面的海关规定、手续和费用。
涉及进出口许可证的发放。
在通商航海条约中,最惠国待遇条款适用的范围更广,包括缔约国一方的船舶和船上货物驶入、驶出和停泊时的各种税收、费用和手续等。
最惠国待遇源于自由贸易原则,在特殊条件下,各国在世界市场上享有平等的、不受歧视的贸易机会。它是对付重商主义保护关税政策的一种手段。在自由资本主义时期,最惠国待遇被广泛采用。然而,帝国主义国家经常利用他们签订的最惠国条款,在殖民地、附属国中享受各种特殊优惠,而后者由于所处的从属地位,实际上难以享受到相应的优惠。二战后,为了改变这种不合理状况,许多发展中国家要求发达国家对所有发展中国家的出口商品实行单方面的、普遍的关税减免,即实行关税普遍优惠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