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40 更新时间:2024-09-09
普惠制度的建立可以追溯到1968年的联合国第二届贸易与发展会议,会议通过了普惠制决议,并宣告建立了这一制度。至今,普惠制度已在全球范围内实施了近30年。目前,已有190多个发展中国家和地区享受到普惠制待遇,给予普惠待遇的国家达到29个。这些国家主要包括欧盟15个成员国、瑞士、挪威、俄罗斯、乌克兰、白俄罗斯、日本、波兰、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以及美国、保加利亚、匈牙利、捷克。除了美国、保加利亚、匈牙利、捷克外,其他25个国家给予中国最惠国待遇。
普惠制度的具体实施方案由各给予普惠待遇的国家分别制定。这些方案主要涉及给予普惠待遇的商品范围和关税削减幅度。普惠待遇的商品范围主要包括列入给予普惠商品清单的工业制成品或半制成品以及少量的农产品。而关税削减幅度一般为最惠国税率与普惠制税率之间的差额。
普惠制度的受惠国家和地区限定为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具体范围由各给予普惠待遇的国家自行确定。由于普惠制度的优惠幅度较大、范围较广,为了确保普惠待遇只给予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生产和制造的产品,各给予普惠待遇的国家都将确定进口货物的原产国作为海关监管的重要内容,并制定了确定货物原产地的规定。
随着国际间经济技术合作的不断拓展和加深,各国生产分工越来越细,跨国生产制造的产品也越来越多。有些产品甚至需要经过多个国家的生产加工才能最终完成,这使得确定货物的原产地变得越来越复杂,需要制订明确且普遍适用的标准。
为了协调和统一各国的原产地规定,海关合作理事会于1973年5月制定了《京都公约》,该公约旨在简化和协调海关业务。其中的三个附约专门对原产地规则和原产地证书做出了规定。这些附约的规定成为许多国家制定本国原产地规则的参考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