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销售伪劣商品的法律责任与处罚
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消费权益 > 产品质量 > 产品质量管理法律知识

生产销售伪劣商品的法律责任与处罚

点击数:36 更新时间:2024-05-01

 
347252

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的概念及构成要素

一、概念及其构成

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是指生产者、销售者在产品中掺杂、掺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或者以不合格产品冒充合格产品,销售金额达到五万元以上的行为。

我国一直以来对于生产、销售伪劣商品的行为都是按照原刑法规定的投机倒把罪予以认定和处罚。然而,随着经济生活的迅猛发展和复杂多变,该罪的定义已经滞后。为了有力打击广泛存在的生产、销售伪劣产品行为,《关于惩治生产、销售伪劣商品犯罪的决定》将其作为单独罪名加以规定,具有重要意义。

二、客体要件

本罪所侵害的客体是复杂客体,包括国家有关产品质量、工商行政的管理制度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本罪的犯罪对象是伪劣产品。伪劣产品包括不符合保障人体健康、人身财产安全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企业标准等产品;掺杂、掺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的产品;不合格的产品;失效、变质的产品等。如果不是生产、销售上述实质上的伪劣商品,虽属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的违法行为,但不构成本罪。

三、客观要件

本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违反国家产品质量监督管理法规,故意在产品中掺杂、掺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或者以不合格产品冒充合格产品,销售金额达到五万元以上的行为。

行为表现为四种情况:

  1. 掺杂、掺假,即在生产、销售的产品中掺入与原产品不同类的杂物,或者掺入其他不符合原产品质量的假产品。
  2. 以假充真,即生产者、销售者将伪造的产品冒充真正的产品,主要表现为生产、销售的产品名称与实际名称不符,或者原材料名称、产品所含成份与产品的实际名称、成份不符。
  3. 以次充好,即以质量次的产品冒充质量好的产品。主要表现为将次品冒充正品,将等次低的产品冒充等次高的产品,将旧产品冒充新产品,将淘汰产品冒充未淘汰产品,将没有获得某种荣誉称号的产品冒充获得了某种荣誉称号的产品等。
  4. 以不合格产品冒充合格产品,主要表现为将没有达到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产品冒充达到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产品,将超过使用期限的产品冒充没有超过使用期限的产品等。

只要实施上述其中一种行为便可能构成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同时实施多种行为的,也只以一罪论处。销售金额达到五万元以上是构成犯罪的要求。

四、主体要件

本罪的主体是生产者、销售者。一切达到刑事责任年龄、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只要实施了生产、销售伪劣商品的行为均能构成该罪。单位也可以成为本罪的主体。

五、主观要件

本罪表现为直接故意,即故意以“假、劣”冒充“真、好”。本罪多以营利和获取非法利润为目的,但以营利为目的并不是构成本罪的主观要件。过失不构成本罪。

延伸阅读
  1. 生产、销售劣药罪辩护词
  2. 放纵制售伪劣商品犯罪行为罪的法律解析
  3. 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参与生产、销售伪劣商品犯罪的从重处罚
  4. 公司法定代表人的刑事责任有哪些
  5. 服装冒牌行为的刑事责任

产品质量热门知识

  1. 新车一个月故障可要求无偿换车吗
  2. 农产品违法行为举报制度
  3. 食品安全法第96条的赔偿规定
  4. 买到过期食品的赔偿方式
  5. 国家机关的推荐行为与产品质量法
  6. 消费者投诉举报电话:了解投诉渠道
  7. 卖家虚假宣传能要求退一赔三吗
产品质量知识导航

热门解决方案

  1. 刑事诉讼辩护与代理须知
  2. 借款人无力偿还借款时的纠纷
  3. 民间借贷中的保证人
  4. 集体合同的效力
  5. 抚养子女和赡养老人所欠的债务,离婚时如何承担?
  6. 房屋相邻关系
  7. 借名买房纠纷

热门合同下载

  1. 耗材采购合同范本
  2. 合作协议书
  3. 转让上海公司股权范本
  4. 家庭暴力离婚协议书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