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41 更新时间:2024-05-24
招收公务员学生徇私舞弊罪在犯罪客观方面表现为以下情形:
犯罪主体为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以徇私舞弊的目的,将不符合条件的人招收为公务员或学生。
犯罪主体以谋取私利为目的,将不符合条件的人招收为公务员或学生。
犯罪主体通过弄虚作假的手段,将自己的亲朋好友招收为公务员或学生。
犯罪主体以徇私舞弊或弄虚作假的行为,将不符合条件的人招收为公务员或学生。
根据《关于人民检察院直接受理立案侦查案件立案标准的规定》(试行),招收公务员学生徇私舞弊罪的一般立案起点包括以下情形:
犯罪主体以徇私情、私利的目的,利用职务便利伪造、变造人事、户口档案、考试成绩等,弄虚作假招收公务员或学生。
犯罪主体以徇私情、私利的目的,三次以上招收或一次招收三名以上不合格的公务员或学生。
因招收不合格的公务员或学生,导致被排挤的合格人员或其亲属精神失常或自杀。
因徇私舞弊招收公务员或学生,导致招收工作重新进行。
招收不合格的公务员或学生,造成恶劣的社会影响。
根据《人民检察院直接受理立案侦查的渎职侵权重特大案件标准(试行)》,招收公务员学生徇私舞弊罪的重特大案件立案标准包括以下情形:
包括五次以上招收不合格的公务员或学生,或一次招收五名以上不合格的公务员或学生;造成县区范围内招收公务员或学生工作重新进行;因招收不合格的公务员或学生导致被排挤的合格人员或其亲属精神失常。
包括七次以上招收不合格的公务员或学生,或一次招收七名以上不合格的公务员或学生;造成地市范围内招收公务员或学生工作重新进行;因招收不合格的公务员或学生导致被排挤的合格人员或其亲属自杀。
以上是关于招收公务员学生徇私舞弊罪常见情形、立案起点和重特大案件立案标准的介绍。该罪的犯罪主体为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主观方面为故意犯罪。客观方面表现为在招收公务员或学生工作中徇私舞弊,情节严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