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6 更新时间:2024-04-05
建筑施工事故是指在工程建设过程中,由于责任过失或意外情况造成施工作业人员及其他工作人员人身伤亡或较大经济损失的事故。建筑施工事故人身损害赔偿责任即对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有关责任主体依法应承担的对受害人的民事赔偿责任。
首先,事故必须发生在建筑施工过程中。施工过程主要包括建造和安装两方面内容。建造是指对各类房屋建筑工程进行营造的行为。安装主要是指与工程有关的线路、管道、设备的装配及较大规模的装修装饰活动。人身伤亡只有发生在建造和安装两个工作环节的进行过程中,才构成建筑施工事故赔偿责任。
其次,事故必须发生在建筑施工工作区域。这里的工作区域应作广义的理解,即因建造、安装等施工活动需要而必然到达的区域,包括施工现场、搬运建筑材料途中、拆装运输机械设备途中等。
另外,事故受害人必须为建筑工程的施工作业人员及其他工作人员。包括建筑企业或其他组织的职工、雇员、帮工、学徒工等,其根本特征是成为该企业或组织的成员并为工程建造、安装提供个人劳务。
最后,事故受害人必须有损害事实。确定民事赔偿责任应遵循“无损害、无赔偿”的原则,即以损害事实的存在为基础。建筑施工事故赔偿责任也必须以受害人有损害为必要条件。如果只是出现意外事件、作业人员过失行为或违反操作规程的行为,没有发生人身、财产上的损害,则不应承担民事赔偿责任,只能从管理上严格措施,或对责任人员进行教育或纪律处分。
建筑施工事故赔偿责任与地面施工致人损害责任的赔偿起因不同。建筑施工事故人身伤害赔偿是施工作业人员在工作过程中遭受意外伤害而获赔偿。而地面施工致人损害责任是由于在公共场所、道旁或通道上挖坑、修缮安装地下设施等,没有设置明显标志和采取安全措施造成他人损害而赔偿。
建筑施工事故赔偿责任与建筑物致人损害责任的赔偿起因也不同。建筑物致人损害责任是由于建筑物或其他设施以及建筑物上的搁置物、悬挂物发生倒塌、脱落、坠落造成他人损害而赔偿。
建筑施工事故赔偿责任与高度危险作业致人损害责任的主体和适用法律也有所不同。高度危险作业致人损害责任是指从事高空、高压、易燃、易爆、剧毒、放射性、高速运输工具等对周围环境有高度危险作业造成他人损害而赔偿。
总之,建筑施工事故赔偿责任具有其独特的构成要件和法律关系,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判断和处理。
工伤是指职工在企业工作期间形成的,依照《劳动法》、《企业职工工伤保险试行办法》等规定处理的人身伤亡事故。工伤赔偿是指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因工伤事故而发生的经济性赔偿。
建筑施工事故构成工伤,当事人之间因赔偿问题发生纠纷,属于劳动争议案件的范畴。建筑施工事故人身损害是否构成工伤,赔偿争议是否符合工伤赔偿案件的条件,应当从以下几点进行把握和界定:
首先,要看争议双方是否符合特定主体要求。工伤赔偿案件主体是特定的,不适用一般主体,这是其作为劳动争议案件与其他民事纠纷一个很重要的区别。工伤赔偿案件主体一方是用人单位,另一方是与之建立劳动关系的劳动者。
根据《劳动法》和《建筑法》的规定,建筑市场的用人单位主要指国有企业、集体企业、中外合资合作企业和私营企业等符合资质条件的企业法人。建筑市场的劳动者即建筑施工事故的受害方即与上述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的自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