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职补偿金发放条件解析
点击数:19 更新时间:2024-07-26
离职补偿金的发放条件
1. 用人单位违法解除劳动合同的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规定,如果用人单位违法解除劳动合同,劳动者有权获得离职补偿金。
2. 经劳动合同当事人协商一致,由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的
如果劳动合同当事人协商一致,并由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劳动者有权获得离职补偿金。
3. 用人单位提前解除事实劳动关系的
如果用人单位提前解除事实劳动关系,劳动者有权获得离职补偿金。
4. 用人单位以暴力、胁迫或者非法限制人身自由的手段强迫劳动的,或者用人单位未按照劳动合同约定支付劳动报酬或者提供劳动条件的,导致劳动者辞职的
如果用人单位以暴力、胁迫或者非法限制人身自由的手段强迫劳动,或者用人单位未按照劳动合同约定支付劳动报酬或者提供劳动条件,导致劳动者辞职,劳动者有权获得离职补偿金。
5. 用人单位未按照劳动合同约定支付劳动报酬或者提供劳动条件的,导致劳动者辞职的
如果用人单位未按照劳动合同约定支付劳动报酬或者提供劳动条件,导致劳动者辞职,劳动者有权获得离职补偿金。
6. 用人单位拒不支付加班加点工资或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支付劳动者工资的
如果用人单位拒不支付加班加点工资或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支付劳动者工资,劳动者有权获得离职补偿金。
7. 劳动者患病或者非因工负伤,经劳动鉴定委员会确认不能从事原工作、也不能从事用人单位另行安排的工作而解除劳动合同的
如果劳动者因患病或非因工负伤,经劳动鉴定委员会确认无法从事原工作,也无法从事用人单位另行安排的工作而解除劳动合同,劳动者有权获得离职补偿金。
8. 劳动者不能胜任工作,经过培训或者调整工作岗位仍不能胜任工作,由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的
如果劳动者经过培训或者调整工作岗位仍不能胜任工作,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劳动者有权获得离职补偿金。
9. 劳动合同订立时所依据的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致使原劳动合同无法履行,经当事人协商不能就变更劳动合同达成协议,由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的
如果劳动合同订立时所依据的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导致原劳动合同无法履行,并经当事人协商无法就变更劳动合同达成协议,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劳动者有权获得离职补偿金。
10. 用人单位濒临破产进行法定整顿期间或者生产经营状况发生严重困难必须裁减人员而解除劳动合同的
如果用人单位濒临破产并进行法定整顿期间,或者生产经营状况发生严重困难必须裁减人员而解除劳动合同,劳动者有权获得离职补偿金。
11. 劳动合同期内用人单位破产或者解散的
如果劳动合同期内用人单位破产或者解散,劳动者有权获得离职补偿金。
12. 劳动合同终止,地方有特殊规定需要支付经济补偿金的
如果劳动合同终止,且地方有特殊规定需要支付经济补偿金,劳动者有权获得离职补偿金。
离职补偿金的计算方法
1. 按照劳动合同法规定的经济补偿金标准计算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三十八条和第四十七条的规定,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时,劳动者有权获得每工作一年一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金。
2. 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没签合同的情况下的计算
如果劳动者在用人单位工作超过一个月但不满一年且没有签订劳动合同,除经济补偿金外,用人单位应从第二个月起支付双倍工资,最多支付11个月。
3. 根据离职前12个月的平均工资计算经济补偿金
经济补偿金的计算公式为:经济补偿金 = 补偿时间 × 离职前12个月的平均工资。其中,平均工资的计算方法为:当月所有应发工资数的总和,扣除个人保险及公积金。
4. 根据劳动者月工资高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三倍的情况进行支付
如果劳动者的月工资高于所在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的三倍,用人单位应按照职工月平均工资的三倍支付经济补偿金,但支付的年限最高不超过十二年。
离职补偿金的个人所得税规定
根据国家规定,对劳动者获得的一次性经济补偿金和赔偿金征收个人所得税的最低标准进行规定。只有超过该标准的数额,按照劳动者在用人单位工作的实际年限进行平均后,才向劳动者征收个人所得税。具体征税标准如下:1. 以当地上年职工平均工资的三倍为标准,低于该数额的劳动者无需缴纳个人所得税;高于该数额的劳动者需要缴纳个人所得税。2. 如果劳动者获得的一次性经济补偿金等收入高于当地上年职工平均工资的三倍,用高出的数额除以劳动者在用人单位的工作年限(超过12年按照12年计算),超过2000元的部分视为劳动者个人的月工资或薪金收入,并征收个人所得税。综上所述,了解离职补偿金的发放条件和计算方法以及个人所得税规定对我们的生活非常有帮助。如果您还有其他法律问题,欢迎咨询我们的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