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9 更新时间:2024-06-24
药某在药家鑫案件审理期间提出赠与20万元的行为属于赠与行为,根据合同法的角度来看,赠与是一种合同行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一百八十五条规定,赠与合同是赠与人将自己的财产无偿给予受赠人,受赠人表示接受的合同。从法理上分析,赠与合同是一种单务、无偿合同,双方必须同时具备赠与和受赠的意思表示才能成立。
张某家人在收到药父的20万元后又邮寄退回,即是拒绝受赠,因此该赠与合同不成立,张某家人无权再要求药父支付原来的20万元赠款。
然而,药父后来在微博上发表的文章可以被视为再次赠与的意思表示,若张某家人当时表示接受赠与,新的赠与合同便会成立。但是根据《合同法》第一百八十六条规定,赠与人在赠与财产的权利转移之前可以撤销赠与。赠与人的撤销权应当在知道撤销原因之日起1年内行使。此外,根据《合同法》第一百九十二条的规定,赠与人行使撤销权的具体情形也有所规定。
根据以上规定,药父对其微博上提出的赠与有任意的撤销权。现在药父明确表示拒绝支付,即是对其微博上的赠与意思表示的撤销。因此,如果张某家人再次表示接受赠与,那么这是在药父撤销赠与之后作出的意思表示,导致该赠与合同无法成立,药父也无义务支付20万元。
律师李英姿指出,无论是通过网络、微博或其他形式提出的赠与,只要赠与人的真实意思表示,受赠人接受该赠与,那么赠与合同就成立并有效。然而,赠与人在财产转移之前可以行使任意撤销权。因此,当赠与人撤销赠与并不交付赠与的财产时,受赠人不能要求赠与人交付。但是对于具有救灾、扶贫等社会公益、道德义务性质的赠与合同或经过公证的赠与合同,则不适用上述撤销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