遭遇买假食品,如何主张赔偿权益
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消费权益 > 产品质量 > 产品质量损害赔偿法律知识

遭遇买假食品,如何主张赔偿权益

点击数:48 更新时间:2024-09-12

 
342177

买到假冒食品的赔偿问题

一、侵害消费者权益的赔偿

1. 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对于销售假冒伪劣产品侵害消费者权益的情况,可以提出赔偿申请,赔偿金额应基于所造成的损失。如果涉及食品,消费者可以要求赔偿十倍购买价格。

2. 销售假冒伪劣产品的单位,可以受到工商部门的行政处罚,并要求销毁产品。

3. 对于销售假冒伪劣产品金额较大的情况,可以追究刑事责任,以构成“生产销售假冒商品罪”。

二、处理生产假冒伪劣产品合同

1. 生产国家明令淘汰产品、销售国家明令淘汰并停止销售的产品以及销售失效、变质产品的行为,违反了合同。国家明令淘汰的产品是指那些消耗能源、污染环境、具有毒副作用或技术明显落后的产品,相关行政部门根据行政职能,通过发布行政文件的形式宣布禁止生产、销售。失效、变质产品是指失去原有效力和作用,发生本质性变化,失去应有价值的产品。

2. 伪造产品产地的行为是指在甲地生产产品,但在产品标识上标注乙地的地名,涉及质量欺诈。

3. 伪造或冒用他人厂名、厂址的行为是指非法标注他人厂名、厂址标识,或在产品上编造、捏造不真实的生产厂名和厂址,或擅自使用他人的生产厂名和厂址。

4. 伪造或冒用认证标志等质量标志的行为是指在产品、标签、包装上,非法制作、捏造或非法标注质量标识,或擅自使用未经批准的质量标志。质量标识包括政府认可的产品质量认证标志、企业质量体系认证标志、名优标志、国外认证标志、原产地域产品专用标志、免检标识等。

5. 在产品中掺杂、掺假的行为是指生产、销售者在产品中掺入杂质或伪造成分,进行质量欺诈。其结果导致产品中有关物质的成分或含量不符合国家法律、法规、标准或合同要求。

6. 以假充真的行为是指以该产品冒充其他具有不同特征和特性的产品,或冒充同一类产品中具有特定质量特征和特性的产品的欺诈行为。

7. 以次充好的行为是指以低档次、低等级产品冒充高档次、高等级产品,或以旧产品冒充新产品的违法行为。

8. 以不合格产品冒充合格产品的行为是指以质量不符合《产品质量法》规定的产品冒充合格产品。不合格产品是指质量不符合国家法律、法规、标准的产品。

法律依据

1.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二十四条:经营者提供的商品或服务不符合质量要求的,消费者可以根据国家规定、当事人约定退货,或要求经营者履行更换、修理等义务。如果没有国家规定和当事人约定,消费者可以在收到商品之日起七日内退货;七日后,如果符合法定解除合同条件,消费者可以及时退货;如果不符合法定解除合同条件,可以要求经营者履行更换、修理等义务。

延伸阅读
  1. 买到过期食品的赔偿方式
  2. 电商平台卖家欺骗消费者的赔偿标准
  3. 河北省出台保健食品广告审查暂行办法
  4. 时事回顾:成都海*王食品有限公司因销售九批次不合格产品被罚款40多万元
  5. 什么是非法注射物

产品质量热门知识

  1. 新车一个月故障可要求无偿换车吗
  2. 农产品违法行为举报制度
  3. 食品安全法第96条的赔偿规定
  4. 四川省产品质量管理条例
  5. 国家机关的推荐行为与产品质量法
  6. 消费者投诉举报电话:了解投诉渠道
  7. 卖家虚假宣传能要求退一赔三吗
产品质量知识导航

热门解决方案

  1. 刑事诉讼辩护与代理须知
  2. 借款人无力偿还借款时的纠纷
  3. 民间借贷中的保证人
  4. 集体合同的效力
  5. 抚养子女和赡养老人所欠的债务,离婚时如何承担?
  6. 房屋相邻关系
  7. 借名买房纠纷

热门合同下载

  1. 耗材采购合同范本
  2. 合作协议书
  3. 转让上海公司股权范本
  4. 家庭暴力离婚协议书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