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9 更新时间:2024-09-08
死亡赔偿金并非死者遗产,而是对死者近亲属因侵权行为遭受的财产损失进行一定范围内的赔偿。这是死者近亲属的共有财产,但在分配时应综合考虑双方的亲密程度、生活状况等因素,不一定要平均分配。
虽然死亡赔偿金不属于遗产,但赔偿权利人与《继承法》规定的第一顺序继承人有重合之处,因此应按照《继承法》相关规定由死者近亲属进行平均分配。对于因交通事故、故意伤害等造成的死亡,死亡赔偿金可以通过协商进行分配,协商不成的情况下通常应均分。这是因为死亡赔偿金被定性为物质损失,其计算依据之一是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或农民纯收入。这些财产在死者正常死亡后最终会被继承。同时,死者的近亲属是导致死亡的侵权行为的间接受害者。死者的死亡给他们带来痛苦,也使他们丧失了未来可以预期继承的遗产。尽管我国对于死亡赔偿金的分配没有明文规定,但在死者身后权利归属的法律规定中存在着先例,例如《保险法》。保险金是被保险人死亡后获得的赔偿,与死亡赔偿金的性质相近。
遗产是指被继承人在生前合法取得并在其死亡时实际存在的财产。而死亡赔偿金产生于死亡之后,不属于遗产范围。因此,在分割时不能依据继承法的规定进行继承。
死亡赔偿金是一种财产性的损害赔偿,与受害人生前所拥有的财产不同。受害人因人身损害而死亡,导致家庭失去了受害人在未来生存年限中可能获得的收入。因此,死亡赔偿金是对受害人假设未死亡时可能获得的收入进行的赔偿。而受害人假设未死亡,其收入显然属于夫妻共同财产,指夫妻关系存续期间夫妻一方或双方取得的合法财产。然而,夫妻离婚或一方死亡后,夫妻关系终结。死亡赔偿金是因一方死亡而产生的,发生在夫妻关系终结后,因此不属于共同财产,不能先分出一半给生存方。
虽然死亡赔偿金的分配主体与《继承法》的法定继承人可能重合,但不适用《继承法》第十三条规定的同一程序一般应当均等的原则。在分配时必须同时考虑两个因素:一方面必须考虑家庭成员共同生活的紧密程度,另一方面还要考虑赔偿权利人中是否存在可以单独请求被抚养人生活费的情形。这两个特点不同于《继承法》中法定继承所确定的均分原则,表明死亡赔偿金的分配不适用《继承法》。
虽然相关法律没有明确规定死亡赔偿金的分配,但亲属之间应充分协商,在照顾没有生活来源和未成年人的基础上合理分配。如果协商不成,可以通过诉讼的方式解决纠纷。然而,基本原则是,死亡赔偿金的分配应根据与死者的关系远近、共同生活的紧密程度、抚养关系及生活来源等因素进行合理分配,而不是一定要等额分配。
《继承法》第十三条:同一顺序继承人继承遗产的份额,一般应当均等。对于生活有特殊困难、缺乏劳动能力的继承人,在分配遗产时应予以照顾。对于尽了主要扶养义务或与被继承人共同生活的继承人,在分配遗产时可以多分。对于有扶养能力和扶养条件的继承人,但不尽扶养义务的,在分配遗产时应不分或少分。如果继承人协商同意,也可以进行不均等分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