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9 更新时间:2024-08-14
根据我国《公司法》的规定,股东之间可以相互转让全部或部分股权,无需股东会表决通过。然而,我国法律和国家政策对股东之间的股权转让做出了一些限制。根据产业政策规定,对于国有股控股或相对控股的交通、通信、大中型航运、能源工业、重要原材料、城市公用事业、外经贸等有限责任公司,股东之间的股权转让不得导致国有股丧失控股或相对控股地位。如果确实需要非国有股控股,必须经国家有关部门审批。
向股东以外的第三人转让股权将直接导致股东结构的变化,并增加新的股东。根据我国《公司法》的明确规定,股东向股东以外的人转让股权时,必须经过其他股东过半数的同意。对于不同意转让的股东,应当购买该转让的股权。如果不购买转让的股权,则视为同意转让。
在这里,涉及到股东表决权的问题。一种理解认为,有限责任公司的股东原则上每持有一份股权就有一份表决权;另一种理解认为,股东应按照其持有的股权比例行使表决权,即采用资本多数决议制。第二种理解更为妥当,因为我国《公司法》规定,“股东会会议由股东按照股权比例行使表决权。”当然,我国法律也授权股东在平等协商的基础上可以在公司章程中规定股东行使表决权的方式和计算表决权的方法,这样更有利于保护中小股东的利益,防止大股东利用其优势地位侵害小股东的权益。
此外,我国《公司法》的规定使得股东可以强制转让其股权,因为其他股东要么同意该股东向股东以外的人转让股权,要么自己购买该转让的股权,但不能绝对否决该股东转让股权的申请。
根据《公司法》的规定,“经股东同意转让的股权,在同等条件下,其他股东对该股权有优先购买权。”这里的同等条件是相对于股东以外的人而言。法律之所以这样规定,主要是为了防止低价向第三人转让股权,损害公司和其他股东的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