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87 更新时间:2024-11-08
中国持续贸易顺差使其成为其他国家关注的焦点。根据海关统计数据,1985年到2006年期间,我国对外贸易年均增长率约为18%,高于同期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2006年,我国的进出口总值达到9689.4亿美元,成为世界第三大贸易国家;国际收支经常项目顺差为1774.8亿美元,比2005年增长了74%。此外,“中国制造威胁论”在全球范围内蔓延,一些国家将本国失业和贸易逆差归咎于中国,为了转移矛盾和取悦国民,这些国家采取了隐蔽性强的技术性贸易壁垒来限制中国产品的进口。
目前,美国、日本和欧盟是我国最大的三个贸易伙伴。根据数据统计,包括经香港转口贸易在内,我国近75%的出口商品销往美国、日本和欧盟等国家或地区。然而,这三个经济实体也是技术性贸易壁垒的积极倡导者,绝大多数技术性壁垒措施起源于这三个经济实体,它们对进口商品实施严格、苛刻和复杂的技术限制。例如,欧盟近年来颁布了大量技术法规和标准,并制定了相应的合格评定程序。REACH制度(即《关于化学品注册、评估、授权与限制制度》)于2007年6月1日开始实施,其操作程序繁琐、费用高昂,我国至少有730多种出口到欧盟的化学品和几千种化工上下游产品面临注册、评估和许可的挑战。
作为发展中国家,我国的科技发展水平总体上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我国企业的研发投入较低,技术创新能力较差,缺乏品牌塑造,出口产品的技术含量和质量都较低。这导致我国出口产业质量低下。具体表现为出口商品结构上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仍占主导地位,而技术资本密集型产品出口则占次要地位。根据海关统计数据,2006年我国机电和纺织服装产品出口总额占到了总出口额的65.9%,其中机电产品出口总额为5494.4亿美元,占全年外贸出口总值的56.7%;纺织品以及服装出口总额为1620.6亿美元,占全国货物贸易总额的9.2%。而机电产品和纺织服装主要依靠劳动力成本优势,普遍存在质量低廉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