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3 更新时间:2024-10-05
刑事证据的认定标准是指法律规定的公安司法人员在证明案件事实时所要求达到的程度。根据刑事诉讼法的相关规定和诉讼理论,我国刑事诉讼证明标准应当是:案件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
刑事诉讼法明确规定了刑事证据的认定标准。根据刑事诉讼法第46条的规定,对于没有其他证据,只有被告人供述的案件,不能认定被告人有罪和处以刑罚;对于没有被告人供述,但证据确实充分的案件,可以认定被告人有罪和处以刑罚。公安机关在移送检察院审查起诉时,必须确保犯罪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检察院决定起诉的案件必须确保犯罪事实已经查清,证据确实、充分。法院在审理案件后,对于案件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的,应当作出有罪判决。这些规定明确要求在侦查、起诉和审判过程中,必须确保案件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刑事诉讼法所规定的这一证明要求是办案人员运用证据的重要原则。
1. 立案阶段的证明要求:
立案阶段的证明要求仅限于两点:第一,认为有犯罪事实发生,即主观上认为有犯罪事实发生,并不要求确实有犯罪事实发生;第二,需要追究刑事责任。
2. 逮捕的证明要求:
逮捕必须同时具备以下三个条件:有证据证明有犯罪事实;要证明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可能被判处徒刑以上刑罚;有证据证明采取取保候审、监视居住等方法不足以防止发生社会危险性,而有逮捕的必要。
3. 不立案、撤销案件、不起诉、驳回起诉、宣告无罪的证明要求:
不立案、撤销案件、不起诉、驳回起诉、宣告无罪的证明要求是:证明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无罪的;不能证明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有罪的;证明情节轻微、危害不大、不认为是犯罪的;证明被追诉对象虽已犯罪,但具有刑诉法第15条规定情形之一的。
1. 证据的合法性要求:
(1) 证据必须由法定人员收集;
(2) 证据必须是依照法定程序收集的;
(3) 证据必须具有合法的种类;
(4) 证据必须具备合法的来源;
(5) 证据必须具备法定的形式;
(6) 证据必须经法定程序查证属实。
2. 证据的关联性要求:
(1) 关联性是证据的一种客观属性,即证据与案件事实之间的联系是客观联系而不是主观想象和外部强加的联系;
(2) 证据的关联性应具有实质性意义,即证据与案件的基本事实相关,在刑事案件中是指关系当事人是否犯罪、犯罪性质及罪责的轻重等;
(3) 相关的形式或渠道多种多样,包括直接相关和间接相关、正面相关和反面相关、必然相关与偶然相关,肯定性相关与否定性相关,单因素相关以及重合相关等。关联性应达到一定程度,如果关联性过于间接和微弱,该证据被视为不具有关联性;
(4) 关联性的实质意义在于证明力,即有助于证明案件事实。与案件事实关联程度的强弱直接影响到证据的证明力。
3. 证据的客观性要求:
(1) 证据的客观性首先是指证据形式的客观性,即证据必须具备客观存在的形式,能以某种方式为人们所感知;
(2) 证据的客观性是指证据所反映的内容必须是真正发生过的事实,必须是对客观存在的事实的反映,而不是一种假设或虚拟,更不是对事实的杜撰或捏造。证据的这个特性是独立于人的意志以外,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3) 证据的客观性是指证据的内容本身必须是客观的,除了要求证据是对客观事实的反映以外,还要求证据的内容本身必须符合客观发生过的实际情况,如书证上所反映的内容,必须符合客观真相,必须是确有其事的;
(4) 证据的客观性使案件事实的认定具有可靠性和说服力。在证据的发展史上,曾经出现过神示证据制度、法定证据制度等。这些方法虽然能在一定程度上认识案件事实,但它是一种游离于案件事实的外在方法,与通过证据认定案件事实相比,具有主观、武断和片面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