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24 更新时间:2023-11-05
贸易保护措施的主要目的是规避多边贸易制度的约束,适应本国政治目标,保护本国经济和就业增长,维持本国在国际竞争中的支配地位。因此,贸易保护主义具有名义上的合理性,形式上的合法性,范围上的广泛性、技术上的歧视性和对多边规则的挑战性等特点。
2008年的美国金融危机对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影响。而这次金融危机引发的新贸易保护主义是出现在经济全球化和世界贸易组织正在运行的大背景下,使其具有了新的特点。
这次金融危机源于美国的“金融海啸”或虚拟经济的破灭。这一危机的长期积累使金融危机的深度和广度加深。因此,贸易保护主义有着深远的孳生基础。
贸易保护主义呈现出集团化、区域化和双边化的趋势,贸易摩擦和国际协调日益频繁。传统的非关税壁垒仍然是实现贸易保护主义的直接方式,而货币汇率、技术保护加强、环境和人权成本增加、制造政治麻烦等策略成为发达国家遏制发展中国家和新兴经济体国际竞争力的主要形式。
2008年11月,包括美国、日本、欧盟等20国集团领袖承诺至少12个月内不会实行保护主义措施。然而,一些世界贸易组织成员一方面声称要遵守世界贸易规则,同时却曲解和利用反倾销、反补贴、一般保障和特殊保障,在“科学和合理”的名义下,设置带有歧视性的技术性和绿色贸易壁垒措施。
不断涌现的贸易保护主义措施超出了世界贸易组织现有协定与协议的约束,增加了应对和解决的难度。判断名义繁多的贸易保护主义手段的是非变得困难,一些保护措施鱼目混珠,例如为了环保、国民健康和安全以及社会责任等而确立的贸易措施难以判断其正当性。由于科学技术、资金和检验能力的相对落后,发展中国家在兴起的贸易保护主义面前将处于被动和弱势地位。
为弥补虚拟经济带来的金融断链,一些国家鼓励本国银行主要为国内资产投资,将银行对外贷款调回国内。在与贸易有关的投资上,鼓励资本回流并排斥外资。例如,美国要求银行优先向本国企业贷款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