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20 更新时间:2023-09-26
保障措施是国际法上“情势变更原则”在国际贸易关系中的具体运用。情势变更原则最初由16、17世纪的私法学者提出,其核心观点是契约在签订时隐含着在情势不变期间契约持续有效的条款,也就是所谓的情势不变条款。随后,国际法学者主张国际条约也应适用这一法理。1969年的《维也纳条约法公约》一方面承认可以援引情况之基本改变作为终止国际条约或退出国际条约的依据,另一方面也采取了慎重的做法,使这一原则的适用受到较为严格的限制。
保障措施首次纳入国际条约,可以追溯到1942年美国与墨西哥签订的《互惠贸易协定》。该协定第11条规定了在意外情况下,如果进口某种货物的数量大幅增加,并对国内生产者造成严重损害或威胁,任何一方政府都可以自由地全部或部分地撤回减让或修改减让。此后,美国与其他国家之间的双边贸易协定均含有类似的条款。1947年,美国总统杜鲁门发布行政命令,要求每一项美国贸易协定都必须包含这种条款。四年后,美国国会将这类条款规定在有关立法文件中。在国际贸易组织设立过程中,国际贸易组织宪章和《1947年GATT》均对保障措施进行了规定,这得益于美国的倡议和各谈判方的同意。
在《1947年GATT》中,起保障作用的条文主要包括:
上述规定分别适用于总协定所规定的不同场合,其中以第19条的规定尤为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