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5 更新时间:2024-09-20
(一)农产品贸易逆差扩大
2000年至2005年期间,中澳两国的农产品贸易逆差不断扩大。中国从澳大利亚进口的农产品金额在波动中上升,而中国向澳大利亚出口的农产品金额稳步增长。这种贸易逆差的扩大引起了两国政府和农业问题研究者的关注,并对中国农业及农产品生产者造成了担忧,给中澳两国的农产品贸易自由化带来了较大的压力。
(二)存在农产品关税壁垒
中国对大部分农产品征收关税,加权平均税率为13.5%,零关税的农产品仅占总数的8.3%,最高税率为65%。相比之下,澳大利亚对大部分农产品实行零关税,仅对少数产品征收较低的关税,加权平均税率为4.0%,零关税的农产品占总数的77.6%,最高税率为5%。中澳建立自由贸易区后,两国将逐渐削减关税和非关税壁垒。然而,如果关税削减至零,中国农产品的平均削减率将达到13.5%,而澳大利亚农产品的平均削减率仅为4.0%。显然,中国的削减率高于澳大利亚。
(三)发展中国家农产品贸易自由化的失误启示
从理论上来看,贸易自由化有利于各国发挥其比较优势,提高经济增长率和福利水平,提高人们的收入水平。发展中国家应从贸易自由化中获取两方面的利益,一是市场范围扩大,贸易机会增加,从而促进本国的经济增长和收入水平的提高;二是通过世界市场供给,消除农产品价格的波动。然而,在现实中,由于发达国家传统的贸易壁垒和国内支持依然存在,技术和环境壁垒等新的贸易壁垒日益强化,在农产品贸易中,发展中国家处于更不利的地位。
发展中国家在调整农业生产结构时往往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制约。例如,菲律宾政府曾预计,在贸易自由化后,将有35万农民从种植粮食作物转向种植高附加值的作物,从而提高实际收入。然而,调查显示,转型需要较大成本,而绝大多数小农户因无法获得资金而面临困难,有的甚至只能被迫出租土地。厄瓜多尔和墨西哥的数据也证明了这一点。调查显示,我国90%的农业和食品出口企业受到国外技术性壁垒的影响,每年造成的损失达90亿美元。发达国家在蔬菜、水果、畜产品、水产品等劳动力密集产品的进口中设置的品质、标准等技术壁垒和环境壁垒不断加强,特殊保护措施和反倾销诉讼的运用也日益增长,使中国具有潜在比较优势的农产品出口受阻,农业结构调整受到很大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