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23 更新时间:2024-11-22
根据刑事诉讼法第一百六十九条的规定,人民检察院对于侦查机关移送起诉的案件,应当在1个月内作出决定。对于重大、复杂的案件,审查起诉期限可以延长半个月。
此外,根据刑事诉讼法第一百七十一条第3款的规定,对于补充侦查的案件,补充侦查完毕移送人民检察院后,人民检察院也需要重新计算审查起诉期限。
审查起诉是刑事诉讼过程中的一项重要活动,承前启后,具有重要意义。为了保证审查起诉的顺利进行,具体的方法和步骤应当符合以下要求:
1. 各级人民检察院应当指定检察员或者经检察长批准代行检察员职务的助理检察员办理审查起诉的案件。同时,也可以由检察长办理。
2. 办案人员接到案件后,应当及时审查公安机关或刑事侦查部门移送的案件材料是否齐备。他们需要检查是否有《起诉意见书》、证据材料和其他法律文书。例如,是否有搜查证、拘留证和逮捕证等。然后,他们需要仔细阅读起诉意见书,了解犯罪嫌疑人的犯罪事实、情节,犯罪性质和罪名,以及要求起诉的理由。此外,他们还需要详细审阅案卷中的证据材料,并按照法定审查起诉的五项内容逐项进行审查。如果有疑问,他们可以向侦查人员询问。审阅案卷时,需要认真细致,并制作阅卷笔录。
3. 讯问犯罪嫌疑人是人民检察院审查起诉的必经程序。这一步骤对于核实证据、确定案件事实的准确性以及监督侦查活动的合法性至关重要。讯问犯罪嫌疑人还有助于直接了解犯罪嫌疑人的精神状态和悔罪态度,为其提供辩护的机会,倾听其辩解理由。根据刑事诉讼法的规定,讯问只能由检察人员进行。在讯问犯罪嫌疑人时,应当告知其有申请回避的权利。讯问时,至少应当有两名检察人员在场,并且首先应当讯问犯罪嫌疑人是否有犯罪行为,让其陈述有罪的情节或无罪的辩解。然后,根据犯罪嫌疑人的陈述情况和阅卷确定复核证据的重点,并向犯罪嫌疑人提出问题让其回答。除了对质以外,讯问犯罪嫌疑人应当个别进行,并注意做好笔录。
4. 人民检察院在收到移送审查起诉的案件材料后,应当在3日内告知犯罪嫌疑人有权委托辩护人,并告知被害人及其法定代理人或者近亲属有权委托诉讼代理人。询问被害人和犯罪嫌疑人、被害人委托的人,并听取他们的意见,也是人民检察院审查起诉的必经程序。被害人在刑事案件中是犯罪行为的受害者,对案件情况比较了解,因此听取他们的意见不仅有助于查清案件事实,还有利于保护被害人的合法权益。在实践中,许多被害人和犯罪嫌疑人缺乏法律知识或受其文化水平限制,不能准确陈述和回答检察人员的问题,因此需要委托他人代为诉讼。因此,刑事诉讼法规定人民检察院在审查案件时,应当听取被害人和犯罪嫌疑人、被害人委托的人的意见,以便更好地核实证据、查明案件事实。询问被害人和犯罪嫌疑人、被害人委托的人时,至少应当由两名检察人员进行,并向他们出示人民检察院的证明文件。在询问之前,还需要告知他们应当如实提供证据和陈述。询问时应当个别进行,并注意做好笔录。
综上所述,人民检察院在审查起诉时应当认真审查公安机关移送的案件,符合起诉条件的应当提起公诉,不符合起诉条件的则作出不起诉的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