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6 更新时间:2024-09-10
根据《刑事诉讼法》规定,刑事案件一般经历三个阶段,即侦查阶段(由公安机关承担)、审查起诉阶段(由人民检察院承担)和审判阶段(由人民法院承担)。对于大部分案件而言,完成这三个程序通常需要6至7个月时间。少数疑难、重大、复杂的犯罪案件可能需要更长的时间,甚至一年到两年。
1、侦查:公安机关可以对现行犯或重大嫌疑分子进行刑事拘留。被拘留的人应在拘留后的24小时内接受讯问。
2、审查起诉:公诉案件在移送审查起诉之日起,犯罪嫌疑人有权委托辩护人。人民检察院在收到移送审查起诉的案件材料后三日内,应告知犯罪嫌疑人有权委托辩护人。
3、审判:人民法院应在受理公诉案件后一个月内宣判,最迟不得超过一个半月。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169条规定:
人民检察院对公安机关移送起诉的案件,应在一个月内作出决定。对于重大、复杂的案件,可以延长半个月。
人民检察院对监察机关、公安机关移送起诉的案件,应在一个月内作出决定。对于重大、复杂的案件,可以延长十五日。对于犯罪嫌疑人认罪认罚,符合速裁程序适用条件的,应在十日内作出决定。对可能判处有期徒刑超过一年的案件,可以延长至十五日。
人民检察院对审查起诉的案件,改变管辖后,从改变后的人民检察院收到案件之日起计算审查起诉期限。
人民法院改变管辖的案件,从改变后的人民法院收到案件之日起计算审理期限。
人民检察院补充侦查的案件,补充侦查完毕移送人民法院后,人民法院重新计算审理期限。
实体条件包括两个方面:
1、犯罪嫌疑人的犯罪事实已经查清,证据确实、充分。
2、依法应当追究刑事责任。
犯罪事实已经查清是指检察机关已查证以下事实:
(1)确定犯罪嫌疑人实施的行为属于犯罪,而非合法行为或一般违法行为;
(2)确定被告人应当负刑事责任,而非不负刑事责任或可以免除刑事责任的情形,例如考虑犯罪嫌疑人的年龄、精神状况等;
(3)确定犯罪嫌疑人实施的是某一种或某几种性质的犯罪;
(4)确定对犯罪嫌疑人应当或可以从轻、减轻或从重处罚的量刑情节。
证据确实、充分是指指控的犯罪事实都有相应的证据予以证明,证据之间及证据与案件事实之间不存在矛盾,足以排除非被告人作案的可能性。
根据法律规定和诉讼实际需要,提起公诉必须满足两项程序条件:
1、检察院对提起公诉的案件具有管辖权;
2、被告人在案。
提起公诉的政策条件是实现公诉个别化要求的因素。在犯罪情节轻微、依法可起诉也可不起诉的情况下,检察机关应综合考虑犯罪的性质、情节、后果、被害人态度及社会影响等因素,贯彻国家的刑事政策。如果认为提起公诉符合公共利益,则应提起公诉;反之,则不应提起。
以上是关于刑事案件公诉流程及条件的解答。检察院能够提起公诉的案件通常是指确定犯罪嫌疑人实施违反刑事法律规范的行为。一般情况下,此类案件需要由公安机关先接手、核实,然后在发现证据后移交给当地的检察院。若情节严重,需要在一周内提起公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