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秘密案是否适用刑事法与民事法并行?
点击数:10 更新时间:2024-10-26
西安一高工侵犯商业秘密案的刑事附带民事程序探析
一、案件背景
2006年3月1日,人民法院报四版刊登了一篇题为《西安一高工侵犯商业秘密被判刑》的报道。该报道介绍了陕西省西安市中级人民法院对一起侵犯商业秘密案进行的宣判。被告人裴国良,曾任高级工程师,因犯侵犯商业秘密罪被判处有期徒刑三年,并处罚金人民币五万元。此外,被告人裴国良和附带民事诉讼被告人中冶连铸技术工程股份有限公司还需共同赔偿附带民事诉讼原告人西安重型机械研究所经济损失1782万元,二被告人承担连带民事赔偿责任。
二、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程序的重要性
该报道中提到,被告人因侵犯商业秘密被判有期徒刑,这在陕西省尚属首次;同时,刑事附带民事诉讼中,被告人被判赔偿经济损失1782万元之多,在全国范围内也较为罕见。作为一名从事知识产权审判的民事法官,我对本案的刑事附带民事程序更为关注。
三、刑事诉讼与民事诉讼的衔接问题
在我国的刑事诉讼中,为了解决因涉嫌犯罪而引发的民事赔偿问题,特别设计了附带民事诉讼制度。如果在刑事诉讼中未提起附带民事诉讼,当刑事判决生效后,被害人仍可另行提起单独的民事诉讼。根据我国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八十九条的规定,附带民事诉讼应当在刑事案件立案后第一审判决宣告以前提起。如果有权提起附带民事诉讼的人未在第一审判决宣告以前提起,将不能再提起附带民事诉讼,但可以在刑事判决生效后另行提起民事诉讼。此外,《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刑事附带民事诉讼范围问题的规定》也明确了可提起附带民事诉讼的范围。
四、附带民事诉讼制度的限制条件
一般认为,知识产权受到侵害不属于最高院规定第一条中的“人身权利或财物受损害”情形,因此在刑事诉讼中无法提起附带民事诉讼。我国最高院相关司法解释及规定将可以提起附带民事诉讼的范围局限于人身权利或财物遭受物质损失的范围内。这是因为刑事诉讼与民事诉讼立法理念的根本不同,以及立法技术的原因。因此,我国附带民事诉讼制度存在许多限制条件,不可能解决与刑事诉讼密切相关的所有民事纠纷。当然,这并不意味着不符合附带民事诉讼条件的纠纷就不能通过其他途径获得救济。民事诉讼的范围远远大于附带民事诉讼,如果被害人需要解决的纠纷包含完整的民事诉讼法律关系的要素,被害人完全有权提起单独的民事诉讼要求刑事案件中的被告人赔偿。因此,我们不能以附带民事诉讼制度的法律漏洞否认该民事纠纷的可诉性。
五、结论
综上所述,个人认为本案诉讼程序似乎存在一定的不妥之处。在刑事附带民事诉讼中,我们需要更加关注和探讨相关法律规定,以完善我国的刑事诉讼制度,更好地保护知识产权及其他民事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