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4 更新时间:2024-07-28
直接言词原则是刑事诉讼中的基本原则,包括直接原则和言词原则。直接原则要求在审理过程中,法官、检察官、被告人、辩护人、被害人、证人等都应当在庭审现场,并以直接的方式进行证据调查和审查。言词原则要求证人、被害人、鉴定人等应当出庭作证,并接受控辩双方的盘问。直接原则和言词原则相互贯通、互相配合,能够更好地判断证人的觉察力、记忆力和叙述力是否具有瑕疵。
直接言词原则的运用是通过交叉盘问的形式实现的。交叉盘问是指检察官和辩护人按照立证的一方先进行询问,随后由另一方进行反询问的顺序,轮流对证人、鉴定人进行询问。交叉盘问的过程是在法官的主持或控制下进行的,始终以证明案件中的待证事实为核心,而不是由控辩双方随意对证人进行盘问。
庭外质证原则要求证人的证言必须在法庭上经过控辩各方的询问和质证。然而,并不是所有证人都必须出庭作证,刑事诉讼法还允许控辩双方向法庭出示未到庭的证人证言笔录作为质证的对象。对于一些关键性的证人证言,如果控辩双方争议较大且无其他证据可排除疑问,就应当通知证人出庭作证。但是,如果证人不愿出庭或因其他原因无法出庭,比如证人行为不便、患有严重疾病正在接受治疗、路途遥远交通不便、未成年人本人或其法定代理人不愿意,或者因不可抗力等客观障碍无法出庭,可以通过召集控辩双方到证人家中或单位,或通知证人到其住所地的审判机关,通过双向视听传输技术手段进行陈述和交叉盘问,并制作笔录或视听资料。在开庭审理时出示该笔录或资料,并征求被告人等意见,可以弥补庭上质证的不足。
传闻证据包括道听途说的传来证据和未到庭的证人证言。在我国,人们对传闻的理解还局限于听他人所言的概念上,而不包括证人亲自感知并以笔录等形式记录的证言。然而,从证据学角度讲,证人提供的书面证词仍然属于一种传闻证据,不符合直接和言词原则。在普通法系国家,传闻证据的区分是以证人是否对法庭直接陈述为标准的。尽管大多数国家在刑事诉讼中采用直接言词原则,但并非绝对排除传闻证据,而是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例外。在我国刑事诉讼法和司法解释未作具体规定的情况下,可以考虑适用传闻排除规则的例外情形,如证人证言无异议、一审已质证且无实质性冲突、被害人临终前的陈述等。
对质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证人就特定案件中的事实的陈述发生矛盾,相互间展开询问、质疑、辩驳,以查明真伪的方法。在民事诉讼中,已经规定了可以让证人进行对质的情况。然而,在刑事诉讼中,尚无法院对质的法律规定,仅对共同被告人同时到庭对质作了规定。对质的作用在于通过对证人的观察了解其心态、记忆和表述能力,帮助法官作出正确的判断。在刑事审判中,尚无法院采用对质的方法,但对质的作用可以使法官的判断更客观、公正,准确率相对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