赔偿合同中当事人损失范围的界定
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合同法 > 合同纠纷 > 运输合同纠纷法律知识

赔偿合同中当事人损失范围的界定

点击数:10 更新时间:2024-09-20

 
334481

赔偿损失的范围及原则

根据法律规定或双方约定,赔偿损失的范围可以确定。在法律未特别规定或当事人未另行约定的情况下,应按照完全赔偿原则,赔偿全部损失,包括直接损失和间接损失。

直接损失和间接损失的定义

直接损失是指财产上的直接减少,而间接损失又称为所失利益,指失去的可以预期取得的利益。可得利益是指预期可以获得的利益,一般指利润而不是营业额。例如,汽车修理厂与出租车司机约定在10天内修好损坏的车辆,但汽车修理厂迟延3天交付,导致司机每天损失200元的利润。在这种情况下,司机损失了600元的间接损失,汽车修理厂应当赔偿。

可得利益的求偿标准

可得利益的求偿应当遵循客观确定性的原则,即预期取得的利益不仅在主观上是可能的,还需要在客观上是确定的。如果违约行为导致此利益丧失,那么在没有违约行为的情况下,这种利益通常是可以获得的。例如,建筑公司承建一座商厦迟延10天交付,那么商厦在这10天内的营业利润即为可得利益。

可得利益的求偿范围限制

可得利益的求偿范围不能任意扩大。根据1980年《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第74条的规定,赔偿损失“不得超过违反合同一方在订立合同时依照他当时已知道或理应知道的事实和情况,对违反合同预料到或理应预料到的可能损失。”我国原涉外经济合同法和原技术合同法也有类似规定。原涉外经济合同法第十九条规定,违反合同一方的赔偿责任应当相当于另一方因此所受到的损失,但不得超过违反合同一方在订立合同时应当预见到的因违反合同可能造成的损失。原技术合同法第十七条第二款规定,违反合同一方的赔偿责任应当相当于另一方因此所受到的损失,但不得超过违反合同一方在订立合同时应当预见到的损失。

预见性限制赔偿范围的要件

预见性限制赔偿范围有三个要件:一是预见的主体为违约人,而不是非违约人;二是预见的时间为订立合同之时,而不是违约之时;三是预见的内容为立约时应当预见的违约的损失,预见不到的损失不在赔偿范围之内。例如,旅客因飞机误点而耽误了一笔买卖,要求赔偿。航空公司在售票时无法预见该买卖是否会耽搁,因此间接损失不予赔偿。

延伸阅读
  1. 厦门经济特区道路安全法规
  2. 交通事故损害赔偿标准的具体内容
  3. 如何确定被烧毁财产的损失
  4. 缔约过失责任与违约责任有什么区别
  5. 货物运输火灾赔偿标准

合同纠纷热门知识

  1. 合同债权债务混同的法律效果
  2. 担保合同的定义和目的
  3. 房屋到手价与税费承担的法律争议
  4. 买卖合同
  5. 合同纠纷的诉讼时效规定
  6. 原告与被告的基本信息
  7. 未办理登记手续抵押合同是不是无效?
合同纠纷知识导航

合同纠纷解决方案

  1. 如何签订委托合同
  2. 乘人之危的合同效力待定
  3. 重大误解的合同可撤销可变更
  4. 一方迟延履行,另一方享有合同解除权
  5. 情势变更对合同的影响
  6. 合同预期违约的解除权
  7. 如何订立合同

热门合同下载

  1. 著作权侵权起诉状范本
  2. 分家析产起诉状范本
  3. 房屋确权起诉状范本
  4. 婚姻起诉状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