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除合同后可获得的赔偿范围是什么?
点击数:19 更新时间:2024-03-19
合同解除后的赔偿范围
根据合同法第九十七条和第一百一十三条的规定,当事人在合同解除后,可以要求赔偿未履行部分的损失,并根据合同的性质采取恢复原状或其他补救措施。对于已履行部分,受损害的一方可以要求赔偿损失,包括合同履行后可能获得的利益,但赔偿额不得超过违约方预见或应当预见的损失。
确定可得利益范围
确定可得利益范围的方法如下:首先,确定合同如能履行时守约方应获得的利益;其次,确定因违约而导致守约方所处的实际利益状态。这两者之间的差距即为守约方遭受的直接损失和可得利益损失。赔偿可得利益的上限是合同如能履行时守约方可以获得的利益。
合同解除后的赔偿规则
根据《民事审判实务问答》一书中的规则,合同解除后的赔偿应遵循以下原则:
- 合同法并未规定赔偿受害人因从事一项不成功的交易所受的损失。
- 损害赔偿不包括非违约方(守约方)支付的不合理开支,不合理的标准应依据交易惯例。
- 损害赔偿的目的是补偿受害人的实际损失。如果要赔偿利润损失,必须有确凿的证据证明这些利润的存在或可能发生,并扣除必要的开支。
- 损害赔偿应遵循损益相抵原则。如果因资金问题导致工程停工,减少了材料费和劳务费支出,这些减少的费用必须从赔偿额中扣除。
- 损害赔偿应扣除本来可以避免的损失,但对于为减少损失而支出的费用应予以赔偿,这些费用必须是合理的,例如替代性购买的开支。
- 损害赔偿不能以违约方因违约而获得的利益为标准来确定赔偿额,也不能判决惩罚性的损害赔偿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