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事诉讼中的举证责任及分配原则
手律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侵权责任 > 一般侵权 > 民事侵权精神赔偿法律知识

民事诉讼中的举证责任及分配原则

点击数:9 更新时间:2024-12-10

 
332997

一种观点:应该赔偿

根据我国刑事诉讼法第七十七条规定,犯罪行为造成的物质损失可以提起附带民事诉讼。死亡赔偿金属于死者未来劳动收入的一部分,属于物质损失。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的解释,人民法院审判附带民事诉讼案件时,适用民法通则和民事诉讼法的相关规定。

根据法释【2000】47号规定,被害人因犯罪行为遭受的物质损失包括已经遭受的实际损失和必然遭受的损失。残疾赔偿金和死亡赔偿金属于必然遭受的损失。

根据精神赔偿解释第九条规定,致人死亡的精神抚慰金形式为死亡赔偿金。

根据人身赔偿解释第二十九条规定,死亡赔偿金按照受诉法院所在地上一年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或者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标准,按二十年计算。由此确定为物质损失赔偿。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被害人遭受的物质损失应当赔偿医疗费、护理费、交通费等费用,残疾赔偿金、残疾辅助器具费、被扶养人生活费等费用,丧葬费、死亡赔偿金等费用。

根据《侵权责任法》和《刑事诉讼法》的规定,侵害他人造成人身损害的,应当赔偿医疗费、护理费、交通费等费用,以及因误工减少的收入。造成残疾的,还应当赔偿残疾生活辅助具费和残疾赔偿金。造成死亡的,还应当赔偿丧葬费和死亡赔偿金。

另一种观点:不应该赔偿

根据《刑事诉讼法》和《刑法》的规定,被害人遭受的是物质损失和经济损失,没有明确提到精神损失。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的解释,对于被害人因犯罪行为遭受的精神损失提起的附带民事诉讼,人民法院不予受理。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的批复,对于刑事案件被害人由于被告人的犯罪行为而遭受精神损失提起的附带民事诉讼,人民法院不予受理。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的讲话精神,确定附带诉讼的赔偿数额时,应当以犯罪行为直接造成的物质损失为基本依据,并适当考虑被告人的实际赔偿能力。死亡补偿费不能作为判决确定赔偿数额的依据。

根据新《刑事诉讼法》的规定,被害人由于被告人的犯罪行为而遭受物质损失的,有权提起附带民事诉讼。人民法院审理附带民事诉讼案件时,可以进行调解,或者根据物质损失情况作出判决、裁定。但是,对于赔偿范围和标准的理解和把握仍存在疑惑。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的解答,处理犯罪行为的赔偿问题应当优先适用刑法和刑事诉讼法的相关规定,不应将精神损害纳入附带民事诉讼的赔偿范围。

延伸阅读
  1. 民事审判中证据真实性的举证责任
  2. 我国《工伤保险条例》中的举证责任倒置规定
  3. 刑事附带民事审判程序
  4. 无效合同另诉是重复起诉吗
  5. 公告送达应注意的问题

一般侵权热门知识

  1. 校园欺凌者需承担法律责任的相关法律规定
  2. 公众号发布谣言的处理措施
  3. 网上聊隐私是否违法
  4. 故意破坏他人财物500元以下能拘留吗
  5. 根据规定干洗店把衣服洗坏了怎么赔偿
  6. 物品赔偿证明怎么写
  7. 诽谤罪与侮辱罪的界限是什么
一般侵权知识导航

侵权纠纷解决方案

  1. 职务侵权纠纷
  2. 因建筑物倒塌而发生的侵权纠纷如何救济
  3. 义务帮工人在帮工过程中致人损害如何维权
  4. 义务帮工人在帮工过程中遭受损害如何维权
  5. 网站等网络服务提供者收到律师函该如何应对
  6. 网络服务提供者应承担连带责任的情形
  7. 人身损害赔偿纠纷处理

热门合同下载

  1. 耗材采购合同范本
  2. 合作协议书
  3. 转让上海公司股权范本
  4. 家庭暴力离婚协议书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