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产权到期后的处理方式
手律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征地拆迁 > 土地流转 > 土地转让法律知识

土地产权到期后的处理方式

点击数:16 更新时间:2024-06-05

 
332636

土地产权到期后的处理方式

建设用地使用权的期限届满后,建设用地使用权人如需继续使用土地,应在期限届满前一年提出续期申请。除非出于社会公共利益的需要,出让人应同意续期申请。建设用地使用权续期后,建设用地使用权人应按照约定支付出让金。如果没有约定或约定不明确,应按照国家规定确定。

土地产权的特点

集体所有制导致产权缺位

土地所有权高度集中,缺乏明确的人格化代表。尽管土地集体所有制赋予每个集体组织成员平等拥有土地的权利,但在实际上,土地归集体所有的名义下,每个人都无实际份额,严重违背了产权的排他性原则。这种情况导致农民不愿对土地进行长期投资,进行掠夺式经营,进而导致农业资源无序配置。

土地使用权分散且责任不明确

土地使用权分属于不同的利益主体,对土地的合理使用不承担任何经济和法律责任。这导致土地资源得不到充分利用和合理使用,浪费土地资源并造成不经济的使用。

当前土地产权存在的问题

我国农村土地制度面临多重困境,原因如下:

立法不规范

我国《宪法》、《土地管理法》、《农业法》、《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等法律对农民集体土地所有权的相关规定存在模糊、相互矛盾或与社会现实严重背离的问题。例如,对农村土地仅规定归农民集体所有,但对"农民集体"的含义、表现形态未做明确界定,并与农村、农业经济组织混用。《土地管理法》规定村民小组具有经营土地的权利,然而《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却将村民小组隶属于村委会,无独立地位,其对土地的经营管理权也归村委会所有。

行政介入过多

政府在利益驱动下进行政治操纵和强势介入是农民集体土地所有权矛盾的核心问题。在计划经济时代,土地控制权实际上掌握在国家手中,国家计划决定土地的生产、分配和数量。在实行农村家庭承包经营制度后,国家仍未放松对农村集体土地的控制,通过政策和法律对农民集体土地所有权进行实际控制。土地所有权主体的虚位使得国家对农村集体土地的支配更加畅通无阻,导致圈地和拆迁问题的不断出现,政府或部门滥用行政权征用土地,损害农民利益,引发社会问题。

理论缺失

我国《宪法》和《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规定村民委员会是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但《土地管理法》却规定了村民委员会的"经营"职能,与根本法相冲突。村民委员会既不是行政组织也不是民事组织,不享有民事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不是民法上的"第三主体"。然而,《农村土地承包法》却规定了村民委员会的民事责任,但该组织的民事责任基础并不明确。另外,该法仅规定了村民委员会的民事责任,未涉及村干部的责任,而在实践中,村民委员会侵犯农民利益实际上是村干部在缺乏监督的情况下滥用"职权"。

综上所述,本文介绍了土地产权到期后的处理方式以及土地产权的特点,并阐述了我国土地产权存在的问题。这些知识对大家了解土地产权的运行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延伸阅读
  1. 土地出让金的计算方法是什么
  2. 划拨土地与出让土地的区别是什么
  3. 房地产开发用地及类型
  4. 法律解析:学校用地转化为住宅用地的可行性评估
  5. 棚户区改造需要经过哪些法定程序

土地流转热门知识

  1. 土地出让金征收问题及标准解读
  2. 土地流转合同后建房合法吗
  3. 土地转让未经过村委会合同有效吗
  4. 棚改项目土地出让金是否可以用于拆迁安置费
  5. 山林土地入股合同范文内容
  6. 土地出让附着物怎么交税
  7. 出让土地合同变更受让人的条件是什么
土地流转知识导航

征地拆迁解决方案

  1. 宅基地可以继承吗
  2. 房屋抵押后,土地随房屋一起抵押
  3. 拆迁过程中致伤亡处理指南
  4. 房屋拆迁补偿方式
  5. 房屋承租人能否获得补偿安置
  6. 土地承包期的最长年限
  7. 房屋拆迁补偿标准

热门合同下载

  1. 耗材采购合同范本
  2. 合作协议书
  3. 转让上海公司股权范本
  4. 家庭暴力离婚协议书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