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除合同可请求赔偿可得利益
手律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合同法 > 合同终止 > 合同解除法律知识

解除合同可请求赔偿可得利益

点击数:13 更新时间:2024-11-28

 
331221

合同解除后可得利益损失是否应该赔偿

引言

根据《人民法院报》2001年5月31日第3版的一篇文章,该文认为合同解除后的赔偿范围不应包括可得利益的损失。然而,本文认为这一观点并不妥当,因为在追究违约责任解除合同时,应当请求赔偿可得利益。

背景

讨论追究违约责任解除合同后可得利益损失是否应该赔偿,需要将问题放在合同法等相关民法原则的背景下进行。以下是几个重要前提:1. 合同的解除可以根据当事人的意愿分为约定解除和法定解除。约定解除是基于当事人的合意,包括协商解除和约定合同解除权。而法定解除则不需要当事人的合意,当事人可以在法定的解除条件达成时行使解除权以终止合同关系。2. 解除合同与损害赔偿可以同时存在或并用。3. 解除合同和损害赔偿都是违约救济的方式之一。追究违约责任时,解除合同是最常见的方式,本文讨论也仅限于追究违约责任时的合同解除。4. 违约的损害赔偿范围包括可得利益。这些前提不仅在理论上已经有了定论,而且在我国的立法中也得到了认可。

论点

理论上认为,合同解除时损害赔偿的范围不应包括可得利益的主要理由有两条。首先,因合同解除而产生的损害赔偿应与合同解除这种救济手段的目的和作用相一致。合同解除的效力是使当事人恢复到合同订立前的状态,而可得利益是在合同履行后才能实现的状态。其次,由于救济手段的多样性,当事人完全可以选择一种对自己有利的方式。但是,如果当事人选择解除合同,就意味着他不愿意继续履行合同,因此不应该获得合同履行后的可得利益的赔偿。这也是《合同解除后可得利益损失不该赔》一文所提出的理由。然而,第一条理由存在两个问题。首先,可得利益是一种预期利益,即在合同履行后可以预见到的未来收益。尽管可得利益在合同履行后才能实现,但它在合同生效后就已经依法产生并受到合同保护。合同解除虽然使当事人恢复到合同订立前的状态,但解除的合同是有效的合同。合同解除导致可得利益受损,无法实现,但有效合同的当事人有权获得救济,包括受损的可得利益。这也是合同解除与合同无效在赔偿范围上的区别。其次,通常来说,获得可得利益是订立合同,特别是商事合同的主要目的和根本目的。因此,追究违约责任通常要求赔偿期待利益,包括可得利益的损失。在赔偿了期待利益的损失之后,受害人就达到了合同如期履行的状态。即使合同解除使当事人恢复到合同订立前的状态,订立合同的根本目的仍然可以得到实现。因此,赔偿期待利益可以作为实际履行的替代方法来使用,这也是违约救济的功能和作用。这与缔约过失责任是不同的。缔约过失侵害的是当事人的信赖利益,因此承担缔约过失责任旨在保护信赖利益,使因信赖合同的订立和履行而在订立合同之前或订立合同过程中支付的各种费用,以及因订立合同而失去与第三人订立合同的机会损失得到返还和赔偿,从而使当事人处于合同未订立之前的状态。而合同解除是使当事人恢复到合同订立前的状态。两者的区别在于:合同未订立之前合同目的尚不存在,而恢复到合同订立前合同目的仍然存在。第二条理由也存在问题。在多种违约救济方式中,包括实际履行、采取补救措施、支付违约金或适用定金、损害赔偿以及合同解除等。理论上,当事人有权在多种违约救济方式中选择对自己最有利的方式。然而,在现实中,当事人受到各种限制,有时甚至无法进行选择。最常见的情况是当事人在寻求违约救济时,是否可以仅适用损害赔偿而避免合同解除,以便获得可得利益的赔偿。然而,适用违约救济方式是有顺序的。一般理论认为,债权人无权放弃强制履行请求权(即实际履行,因为违约后的继续履行不能是自愿的),而直接请求损害赔偿。只有在债权的性质不允许强制执行或延迟履行对债权人已无利益时,债权人才有权直接请求损害赔偿。根据我国合同法第一百一十二条的规定,如果一方当事人不履行合同义务或履行不符合约定,对方在履行义务或采取补救措施后仍有其他损失,应当赔偿损失。可见,适用损害赔偿的前提是先适用实际履行和采取补救措施。只有在实际履行和采取补救措施后仍有损失的情况下,才可以适用损害赔偿。然而,实际履行和采取补救措施都是有限制的。一般来说,在以下三种情况下不能适用实际履行:1.实际履行已经不可能;2.实际履行在经济上不合理;3.继续履行合同对债权人已无必要。我国合同法第一百一十条也规定,在以下三种情况下不适用实际履行:1.法律上或事实上不能履行;2.债务的标的不适于强制履行或履行费用过高;3.债权人在合理期限内未要求履行。当既不能适用实际履行又不能适用采取补救措施时,只能选择合同解除。因此,认为合同解除时损害赔偿的范围不包括可得利益的理由在理论上是勉强的,难以自圆其说。

结论

如果追究违约责任解除合同时损害赔偿的范围不包括可得利益,那么对非违约一方当事人是极不公平的,违背了民法的公平原则,也不利于鼓励信用交易。根据违约的基本形态,即拒绝给付、给付不能、迟延给付和不完全给付,这四种违约行为可以归纳为不履行和不适当履行两类。从违约对合同非违约一方当事人的损害程度来看,不履行违约比不适当履行违约更为严重,应该受到更严厉的惩罚,并得到更全面、更完备的救济。然而,如果合同解除时损害赔偿的范围不包括可得利益,从违约一方当事人的角度来看,不履行违约的成本更低,付出更少;而从非违约一方当事人的角度来看,不履行违约对合法利益的损害更严重,但获得的赔偿可能更少。这使得非违约一方当事人对合同和法律的保护产生怀疑,从而更倾向于进行现货交易和即时交易。因此,合同解除后的赔偿范围应该包括可得利益的损失,以保证违约责任的公平性和合同交易的信用性。
延伸阅读
  1. 装修合同违约赔偿标准
  2. 合同违约金数额怎样计算
  3. 工程质量纠纷要求赔偿怎么计算
  4. 合同违约损失赔偿诉讼时效
  5. 合同违约金数额的计算标准

合同终止热门知识

  1. 企业破产补偿资金的责任承担者是谁?
  2. 劳动仲裁的法律规定及相关事项
  3. 厂房租赁合同合同样本
  4. 合同的解除与终止有何区别
  5. 劳动解除赔偿计算方法及流程
  6. 工伤赔偿医疗费的范围与内容
  7. 公司亏损辞退员工仍需按相关标准付补偿金吗
合同终止知识导航

合同纠纷解决方案

  1. 如何签订委托合同
  2. 乘人之危的合同效力待定
  3. 重大误解的合同可撤销可变更
  4. 一方迟延履行,另一方享有合同解除权
  5. 情势变更对合同的影响
  6. 合同预期违约的解除权
  7. 如何订立合同

热门合同下载

  1. 耗材采购合同范本
  2. 合作协议书
  3. 转让上海公司股权范本
  4. 家庭暴力离婚协议书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