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8 更新时间:2024-12-04
原告刘俊辉、赵晓丹与被告张伟杰于2006年10月约定,被告张伟杰将为原告提供结婚礼仪服务,包括主持人和婚礼摄像等。双方于同年10月1日签订了婚庆服务预约单,并约定了服务项目和日期。原告支付了婚庆服务费1570元。2006年11月3日,原告举行了婚礼,但被告至今未交付婚礼录像片段,导致原告无法再现结婚场景,给原告造成精神上的伤害。因此,原告请求法院判令被告退还婚庆服务费1570元,并赔偿精神损失10000元,诉讼费由被告承担。
洛阳市涧西区人民法院认为,原告与被告签订的婚庆服务合同具有法律效力。被告应按合同约定向原告提供优质的服务项目,其中包括婚礼录像内容。然而,被告至今未提供婚礼录像材料,构成合同违约,应承担相应的责任。被告要求驳回原告的诉讼请求缺乏事实依据,原告要求退还服务费的请求事实清楚,故法院支持原告的该项请求。然而,原告要求赔偿精神损失费的请求过高,部分请求予以支持。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四百零六条及相关法律规定,法院判决如下:一、被告于判决生效后十日内退还原告服务费1570元。二、被告于判决生效后十日内赔偿原告精神损失费10000元。诉讼费911元由被告承担。
一、在现实生活中确实造成精神损害
本案中,原告为了留住结婚这一重要时刻,与被告签订了婚庆服务合同。然而,被告未能提供婚礼录像材料,导致原告无法再现结婚场景,给原告造成了精神上的伤害。根据法律规定,精神损害赔偿是为了补偿因人身权利损害而产生的精神伤害,仅仅通过赔礼道歉是不够的。因此,原告的精神损害赔偿请求是合理的。
我国民事立法逐步重视对人的精神利益的保护,从最初不支持精神损害赔偿到现在在人身侵权和具有人格象征意义的物的侵权范围内支持精神损害赔偿。类似的立法趋势也在其他国家存在,如法国和美国等。在我国现行法律中虽然没有明确规定违约造成的精神损害赔偿,但对于具有人格象征意义的违约合同案件,法院可以从公序良俗的角度来裁量精神损害赔偿。
责任编辑:黄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