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解析行政赔偿的范围和程序
点击数:13 更新时间:2024-10-08
行政赔偿的范围及法律依据
根据《国家赔偿法》第三条和第七条的规定,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行使行政职权时,如果侵犯了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受害人有权要求赔偿。
一、人身权利的侵犯
行政赔偿的范围包括以下情形:
- 违法拘留或违法采取限制公民人身自由的行政强制措施;
- 非法拘禁或以其他非法方式剥夺公民人身自由;
- 以殴打等暴力行为或唆使他人以殴打等暴力行为造成公民身体伤害或死亡;
- 违法使用武器、警械造成公民身体伤害或死亡;
- 其他违法行为造成公民身体伤害或死亡。
二、财产权益的侵害
行政赔偿的范围还包括以下情形:
- 违法实施罚款、吊销许可证和执照、责令停产停业、没收财产等行政处罚;
- 违法对财产采取查封、扣押、冻结等行政强制措施;
- 违反国家规定征收财务、摊派费用;
- 海关在查验进出境货物、物品时损坏被查验的货物、物品,应当赔偿实际损失;
- 其他违法行为造成财产损害。
行政赔偿的程序
第一、申请赔偿与受理立案
政策法规处负责对赔偿请求进行初步审查,并决定是否立案。
第二、审查
审查赔偿申请是否符合法律、法规以及规章规定的赔偿范围;是否存在法律、法规以及规章关于不予赔偿的情形。
第三、行政赔偿案件的办理
- 已立案的行政赔偿案件,由案件受理机构送有关业务工作部门办理,特殊情况下也可由案件受理机构直接办理。
- 承办部门应在一个月内对赔偿请求提出赔偿或不予赔偿的意见,并将相关材料报送政策法规处审核。
- 政策法规处应在十日内对承办部门的意见进行审核,经本机关分管负责人审核同意后,报本机关主要负责人批准。
- 司法行政机关对符合法定赔偿条件并决定予以赔偿的,制作《行政赔偿决定书》。
第四、行政赔偿的执行
负有赔偿义务的司法行政机关负责执行赔偿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