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21 更新时间:2024-09-16
司法赔偿义务机关是指在国家赔偿中代表国家接受赔偿请求、具体承担赔偿义务并支付赔偿费用的国家机关。司法赔偿义务机关的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两方面:
第一,司法赔偿义务机关代表国家履行司法赔偿义务。司法赔偿本质上是国家自己的责任,但是,国家是一个极度抽象的政治实体,受害人无法直接向这一抽象的实体请求履行具体的赔偿责任,而必须向组成国家的各具体机关请求承担赔偿义务,这一承担赔偿义务的机关即为司法赔偿义务机关。至于如何确定究竟由哪一机关承担具体的司法赔偿义务则与司法赔偿义务机关的立法模式有关,将在后文详述。
第二,司法赔偿义务机关的确认复杂,这主要表现在刑事赔偿领域。在民事、行政诉讼中,因人民法院是唯一行使司法权的主体,因而容易确定司法赔偿义务机关。在刑事诉讼中,公安机关负责对刑事案件的侦查、拘留、执行逮捕和预审;人民检察院负责检察、批准逮捕、检察机关直接受理的案件的侦查以及提起公诉;人民法院负责审判。这种分工负责,同时又相互配合和制约的制度设计使得某一损害的形成往往是多种因素的合力,而不仅仅是由某一机关的违法行为造成。因此,国家赔偿法第19条以及最高人民法院的有关司法解释分别不同情形,对赔偿义务机关的确认作了详细规定。
根据国家赔偿法第19条第1款的规定,行使国家侦查、检察、审判、监狱管理职权的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行使职权时侵犯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造成损害的,该机关为赔偿义务机关。根据这一规定,刑事赔偿义务机关包括公安机关、检察机关、审判机关和监狱管理机关,具体表现为公安局、检察院、法院、监狱等。
另外,根据国家赔偿法第31条的规定,人民法院在民事、行政诉讼过程中,违法采取对妨害诉讼的强制措施、保全措施或者对判决、裁定及其他生效法律文书执行错误造成损害的国家赔偿责任,但并未明确如何确定赔偿义务机关。根据国家赔偿法第7条第1款和第19条第1款的规定,可以认为侵权的人民法院和侵权的法院工作人员所在的人民法院为赔偿义务机关。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发布的相关司法解释和批复中的法律见解,对司法赔偿义务机关的具体认定如下:
1、对没有犯罪事实或者没有事实证明有犯罪重大嫌疑的人错误拘留的,作出拘留决定的机关为赔偿义务机关。在刑事诉讼中行使侦查权的机关有公安机关、国家安全机关、军队保卫部门以及检察机关,上述机关在侦查犯罪的过程中都有权作出拘留决定。因此,上述任何一个机关只要在刑事诉讼过程中作出错误的拘留决定侵害受害人合法权益,就成为赔偿义务机关。
2、对没有犯罪事实的人错误逮捕的,作出逮捕决定的机关为赔偿义务机关。刑事诉讼法规定,逮捕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必须经过人民检察院批准或者人民法院决定,由公安机关执行。因此,在刑事诉讼中,只有人民检察院和人民法院有权决定逮捕。根据国家赔偿法的规定,在这种情况下作出逮捕决定的机关为赔偿义务机关。
3、再审改判无罪的,作出原生效判决的人民法院为赔偿义务机关。根据最高人民法院的解释,原一审人民法院作出判决后,被告人没有上诉,人民检察院没有抗诉,判决发生法律效力的,原一审人民法院为赔偿义务机关;被告人上诉或人民检察院抗诉,原二审人民法院维持一审判决或者对一审人民法院判决予以改判的,原二审人民法院为赔偿义务机关。
4、二审改判无罪的,作出一审判决的人民法院和作出逮捕决定的机关为共同赔偿义务机关。如果司法机关已作出逮捕决定,并由第一审人民法院作出有罪判决,被告人有权上诉。二审法院改判无罪的,说明一审判决错误,尽管它尚未生效,但导致公民被羁押时间延长。这一损害与提起公诉的检察院无关,由此一审法院对此损害应当负责,同时,错误羁押往往是源于检察机关的错误逮捕决定,在一审判决作出之前受害人被错误羁押造成的人身权损害的与法院无关,因而应由检察机关负责赔偿。在这种情形下,作出逮捕决定的机关与作出有罪判决的法院对损害都负有责任,因此成为共同赔偿义务机关。
5、人民法院在民事诉讼、行政诉讼的过程中,违法采取对妨害诉讼的强制措施,保全措施或者对判决、裁定以及其他生效法律文书执行错误造成损害的,作出该行为的人民法院为赔偿义务机关。
6、司法工作人员违法行使职权造成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人身权、财产权损害的,该工作人员所在的机关为赔偿义务机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