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20 更新时间:2023-12-19
2002年4月,周某在平阴县沿220国道骑摩托车时与张某驾驶的三轮车发生碰撞,导致周某受伤。根据交通事故调解协议书,周某将肇事方告上法院,要求赔偿8000余元。然而,法院判决仅赔偿4000余元。近日,二审法院以交通事故调解协议并非赔偿依据为由,维持了原判。
当天,周某骑摩托车由西向东行驶,与张某驾驶的三轮车发生意外碰撞。周某因伤势严重被送往医院治疗,诊断结果显示为左股骨骨干粉碎性骨折,住院期间花费了8800余元医疗费。交警部门调查后认定,张某为事故的主要责任方,而周某为次要责任方。双方经过交警部门的调解,张某同意一次性赔偿周某10900元。然而,张某只支付了2500元后拒绝支付剩余的8000余元。
法院经过审理后重新计算了伙食补助费、误工费、护理费和交通费等费用,最终判决张某一次性赔偿周某4140元。然而,周某对此判决不服,认为原审法院适用法律不当,交警部门的调解协议应具有法律效力。因此,周某向济南中院提出上诉。
济南中院审理认为,交通事故调解协议只有在双方都按照协议履行时才具有法律效力。由于张某未能按调解协议支付剩余赔偿金,该协议被视为调解不成立,仅作为证明案件事实的证据。因此,法院驳回了周某的上诉,维持了一审判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