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3 更新时间:2024-03-31
商业秘密权利人的损失计算应考虑以下因素:商业秘密研制开发的成本、商业秘密的成熟程度、商业秘密的利用周期长短及是否可以重复利用,以及商业秘密的使用和转让、市场的供求状况等。权利人的财产和收入损失都应被计算在内,包括权利人本身的收入和预期的若干年内收益。
如果侵权人未再向第三人披露、转让商业秘密且未为其他公众所知,可以以侵权人因侵权行为获得的利益作为损失和赔偿额。非法出卖商业秘密的,以非法出卖收入为损失额;违法使用商业秘密进行生产经营活动的,以因此获得或增加的利润为损失额。对于间接使用商业秘密的情况,如利用跳槽员工带来的原单位的技术信息和经营信息等,可以以其产生的效益为损失和赔偿额。
当以上两种方法计算不便时,可以采用基于商业秘密使用许可的合理使用费来计算损失额。这种方法假定侵权方在正常情况下取得权利人商业秘密的许可使用时,其许可费用应为损失额。
在刑法及司法解释中,并未明确规定和说明"重大损失"和"特别严重后果"的含义。一般情况下,"重大损失"指给权利人的生产经营活动造成的经济损失或丧失竞争优势、竞争能力甚至竞争资格等;"特别严重后果"指给权利人的生产经营活动造成特别重大的经济损失,甚至导致企业清算、破产等情况。根据罪刑法定和罪刑相适应原则,对于没有"重大损失"的情况,不构成犯罪。因此,立法机关或司法机关应明确规定或解释相关概念,以便实际操作。
如果企业与侵权人之间签订了商业秘密保护合同,并且双方自愿达成仲裁协议,可以根据《仲裁法》向约定的仲裁机构申请仲裁。
企业与因商业秘密引起的劳动纠纷或签订劳动合同的职工之间,可以根据《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向当地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劳动仲裁。
根据《反不正当竞争法》第25条的规定,对于侵犯商业秘密的行为,企业可以向县级以上工商机关投诉,并提供相关证据。
根据《反不正当竞争法》、《民事诉讼法》等法律规定,企业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起诉时,应确定被告所住地或侵权行为地的人民法院为管辖法院。
当侵犯商业秘密行为构成犯罪时,权利人应向公安机关报案,由公安机关立案侦查。侦查终结后的案件将移送同级人民检察院。如果检察院认为存在足够的事实和证据,应向同级人民法院提起公诉。对于尚未对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造成严重危害的案件,权利人可以自行向法院提起刑事自诉。在刑事公诉或自诉程序中,权利人可以提起附带民事诉讼,要求被告人赔偿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