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伤鉴定赔偿的确定方式
手律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劳动工伤 > 保护监察 > 特殊工种法律知识

工伤鉴定赔偿的确定方式

点击数:19 更新时间:2024-03-21

 
327279

工伤鉴定赔偿范围的确定方法

一、医疗费

1.要求:治疗工伤所需费用必须符合工伤保险诊疗项目目录、工伤保险药品目录、工伤保险住院服务标准。

2.法律依据:《工伤保险条例》第30条第3款。

3.备注:用人单位未参加工伤保险的,不必在签有服务协议的医疗机构就医。

二、住院伙食补助费

1.标准:由各工伤保险统筹地区人民政府规定。

2.要求:住院期间享受该待遇。

3.法律依据:《工伤保险条例》第30条第4款。

三、交通费、食宿费

1.标准:由各工伤保险统筹地区人民政府规定。

2.要求:工伤职工需提供医疗机构出具的诊断证明,并经办机构同意前往统筹地区以外的地方就医。

3.法律依据:《工伤保险条例》第30条第4款。

四、康复治疗费

1.标准:治疗工伤所需费用必须符合工伤保险诊疗项目目录、工伤保险药品目录、工伤保险住院服务标准。

2.法律依据:《工伤保险条例》第30条第6款。

3.备注:根据地方规定,康复治疗需要经办机构组织专家评定。

五、辅助器具费

1.标准:各省、直辖市规定的工伤辅助器具限额标准。

2.要求:根据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确认,工伤职工需要安装假肢、矫形器、假眼、假牙或配置轮椅等辅助器具,以满足日常生活或就业需要。

3.法律依据:《工伤保险条例》第31条。

六、停工留薪

1.标准:原工资福利待遇不变,由所在单位按月支付。

2.要求:停工留薪期一般不超过12个月;严重伤情或特殊情况下,经设区的市级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确认,可以适当延长,但延长期限不得超过12个月。停工留薪期满后,仍需治疗的工伤职工可以继续享受工伤医疗待遇。

3.法律依据:《工伤保险条例》第33条。

4.备注:停工留薪期的具体确定依据医疗机构的诊断证明和各地的停工留薪期分类目录,但具体的部门和程序根据地方规定。

七、护理费

1.标准:(1)停工留薪期内需要护理的,由所在单位负责。(2)评定伤残后需要护理的,根据完全生活不能自理、大部分生活不能自理和部分生活不能自理的程度,分别支付统筹地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的50%、40%和30%。

2.要求:生活护理费需经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确认,工伤职工按月享受该待遇。

3.法律依据:《工伤保险条例》第33条第3款、第34条。

八、一级至四级伤残待遇

1.标准:支付一次性伤残补助金和按月享受伤残津贴。一级伤残为27个月的本人工资,二级伤残为25个月的本人工资,三级伤残为23个月的本人工资,四级伤残为21个月的本人工资。伤残津贴实际金额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应予补足差额。

2.要求:保留劳动关系,退出工作岗位。达到退休年龄并办理退休手续后,停发伤残津贴,享受基本养老保险待遇。基本养老保险待遇低于伤残津贴的,应补足差额。用人单位和职工个人以伤残津贴为基数,缴纳基本医疗保险费。

3.法律依据:《工伤保险条例》第35条。

4.备注:本人工资指工伤职工因工作遭受事故伤害或患职业病前12个月平均月缴费工资。如果本人工资高于统筹地区职工平均工资的300%,则按照统筹地区职工平均工资的300%计算;如果本人工资低于统筹地区职工平均工资的60%,则按照统筹地区职工平均工资的60%计算。

九、五级、六级伤残待遇

1.标准:支付一次性伤残补助金和按月享受伤残津贴。五级伤残为18个月的本人工资,六级伤残为16个月的本人工资。保留与用人单位的劳动关系,由用人单位安排适当工作。难以安排工作的,由用人单位按月发给伤残津贴,五级伤残为本人工资的70%,六级伤残为本人工资的60%,并由用人单位按规定缴纳各项社会保险费。

2.要求:伤残津贴实际金额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由用人单位补足差额。工伤职工本人提出解除或终止劳动关系的,可以与用人单位解除或终止劳动关系,由用人单位分别以其解除或终止劳动关系时的统筹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为基数,支付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和伤残就业补助金(具体标准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规定)。

3.法律依据:《工伤保险条例》第36条。

4.备注:本人工资指工伤职工因工作遭受事故伤害或患职业病前12个月平均月缴费工资。如果本人工资高于统筹地区职工平均工资的300%,则按照统筹地区职工平均工资的300%计算;如果本人工资低于统筹地区职工平均工资的60%,则按照统筹地区职工平均工资的60%计算。

十、七级至十级伤残待遇

1.标准:支付一次性伤残补助金。七级伤残为13个月的本人工资,八级伤残为11个月的本人工资,九级伤残为9个月的本人工资,十级伤残为7个月的本人工资。

2.要求:劳动合同期满终止,或者职工本人提出解除劳动合同的,由工伤保险基金和用人单位分别支付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和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具体标准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规定)。

3.法律依据:《工伤保险条例》第37条。

4.备注:本人工资指工伤职工因工作遭受事故伤害或患职业病前12个月平均月缴费工资。如果本人工资高于统筹地区职工平均工资的300%,则按照统筹地区职工平均工资的300%计算;如果本人工资低于统筹地区职工平均工资的60%,则按照统筹地区职工平均工资的60%计算。

十一、工亡待遇标准

1.丧葬补助金:标准为统筹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的6个月。

2.供养亲属抚恤金:根据工亡职工生前提供主要生活来源且无劳动能力的亲属,按照一定比例发放。配偶每月40%,其他亲属每人每月30%。孤寡老人或孤儿每人每月在上述标准的基础上增加10%。供养亲属抚恤金总和不得高于工亡职工生前工资。

3.供养亲属范围:包括配偶、子女、父母、祖父母、外祖父母、孙子女、外孙子女、兄弟姐妹。

4.申请供养亲属抚恤金条件:依靠工亡职工生前提供主要生活来源,并符合一定条件,如完全丧失劳动能力、年满一定年龄等。

5.停止享受抚恤金待遇的情形:年满18周岁且未完全丧失劳动能力、就业或参军、工亡职工配偶再婚、被他人或组织收养、死亡。

6.确定供养亲属资格的时间:根据工亡职工死亡时的条件核定。

7.一次性工亡补助金:标准为上年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20倍。

8.要求:(1)伤残职工在停工留薪期内因工伤导致死亡的,其直系亲属享受丧葬补助金、供养亲属抚恤金和一次性工亡补助金待遇。(2)一级至四级伤残职工在停工留薪期满后死亡的,其直系亲属可以享受丧葬补助金和供养亲属抚恤金的待遇。

十二、因工外出时发生事故或在抢险救灾中下落不明的待遇标准

1.职工因工外出期间发生事故或在抢险救灾中下落不明的,从事故发生当月起3个月内照发工资。

2.从第4个月起停发工资,由工伤保险基金向其供养亲属按月支付供养亲属抚恤金。

3.生活有困难的,可以预支一次性工亡补助金的50%。

4.职工被人民法院宣告死亡的,按照工伤保险条例第37条的规定处理。

根据以上规定,法律对工伤鉴定赔偿范围做出了详细的界定。劳动者在生活中处于相对弱势的地位,而法律的作用之一就是调解双方的利益平衡。以上是关于“工伤鉴定赔偿范围如何确定”的相关内容总结,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如果您的问题比较复杂,可以在手心律师网上咨询专业的律师。

延伸阅读
  1. 寻衅滋事罪用伤残鉴定吗
  2. 九级伤残赔偿标准大概多少钱
  3. 两个九级伤残怎么计算赔偿
  4. 九级伤残能告故意伤害罪吗
  5. 工伤鉴定九级伤残能赔多少钱

保护监察热门知识

  1. 农民工工资担保保证金缴纳比例的相关规定
  2. 童工多少岁才算童工,有哪些规定
  3. 保护童工权益:究竟谁应对服装厂雇佣殴打童工负责?
  4. 赠予所得房产转让税费:了解相关规定和实施细则
  5. 人身损害赔偿债权的可转让性探讨
  6. 电动车人行横道被撞致命:法律责任与赔偿分析
  7. 生育保险报销比例是多少
保护监察知识导航

工伤赔偿解决方案

  1. 河北省最低工资标准
  2. 加班加点的计算与补休
  3. 追讨工资的法律时效
  4. 集体合同的效力
  5. 劳动者工作不想做了如何随时解除
  6. 何种情形下用人单位不得解除劳动合同
  7. 申请工伤赔偿首先应存在事实劳动关系

劳动人事合同下载

  1. 出国培训协议范本
  2. 劳务协议书范本
  3. 快递公司劳务合同范本
  4. 酒吧规章制度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