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28 更新时间:2024-03-19
请求时效是指法律规定的某种权利行使的期限。根据国家赔偿法第三十二条规定,赔偿请求人请求国家赔偿的时效为两年,自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行使职权的行为被确认为违法之日起计算。国家赔偿法将赔偿程序分为行政赔偿程序和刑事赔偿程序,两种程序中均适用请求时效,时效期间为两年。如果请求人在两年内不行使请求权请求赔偿义务机关处理,他就丧失了请求权。
根据本文的观点,国家赔偿法规定的请求权可分为程序法意义上的申请权和实体法意义上的获偿权。丧失请求权是指赔偿请求人丧失实体法意义上的获偿权,而不是程序法意义上的申请权。赔偿请求人在没有时效中止的情况下,超过请求时效期间,仍有向赔偿义务机关提出申请的权利,但赔偿义务机关可以因时效完成而拒绝履行赔偿义务,其法律意义上的赔偿义务归于消灭,则赔偿请求人丧失获偿权。
国家赔偿法规定的请求时效并不与宪法相抵触。根据宪法第四十一条规定,受到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侵犯公民权利而受到损失的人,有依照法律规定取得赔偿的权利。国家赔偿法作为一部特别法,对国家赔偿案件规定请求时效是得到了宪法的授权,并未与宪法相抵触。
国家赔偿法于1995年1月1日起施行以后,最高人民法院出台了多部与国家赔偿法相关的司法解释。现行法律和司法解释中关于起诉期限的规定存在多处差异,导致人们在司法实践中对其理解有分歧。本文对起诉期限进行了分析,论证了新旧司法解释中相冲突条款的规定,并提出了新的观点。
根据本文的观点,起诉期限应当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判断。在国家赔偿案件中,如果请求人在请求时效内向赔偿义务机关提出申请,且赔偿义务机关未能在合理期限内作出赔偿决定,请求人可以在该合理期限届满后提起诉讼。此时,起诉期限应当从合理期限届满之日起计算。如果请求人在请求时效内未向赔偿义务机关提出申请,起诉期限应当从请求时效届满之日起计算。
本文对国家赔偿的请求时效和起诉期限之间的法律关系进行了整理和归纳。请求时效是赔偿请求人向赔偿义务机关请求国家赔偿的时间期限,而起诉期限是请求人向法院提起诉讼的时间期限。两者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但并非完全一致。请求时效的失效并不意味着起诉期限的失效,而起诉期限的失效也不意味着请求时效的失效。
本文对国家赔偿的请求时效和起诉期限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讨论。通过对请求时效的理论分析和与民法通则规定的诉讼时效的比较,本文提出了独到的见解。同时,对请求国家赔偿的起诉期限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新的观点。最后,本文对国家赔偿的请求时效和起诉期限之间的法律关系进行了整理和归纳,为解决国家赔偿司法实践中的时效法律适用问题提供了借鉴和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