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8 更新时间:2023-09-15
为了落实安全责任和实施责任管理,施工项目经理部应建立和完善以项目经理为首的安全生产领导组织,并有组织、有领导地开展安全管理活动。该组织应承担组织和领导安全生产的责任,并建立各级人员安全生产责任制度,明确各级人员的安全责任。同时,应抓好制度和责任的落实,定期检查安全责任的履行情况,并及时报告。
项目经理是施工项目安全管理的第一责任人。他应负责控制和管理施工生产进度、成本、质量和安全等目标。各级职能部门和人员在各自业务范围内负责实现安全生产的要求。全员都要承担安全生产责任,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确保从经理到工人的生产系统纵向到底,一环不漏。各职能部门和人员的安全生产责任也要横向到边,人人负责。
施工项目应通过监察部门的安全生产资质审查,并获得认可。所有从事生产管理和操作的人员,根据其从事的生产内容,分别经过企业和施工项目的安全审查,取得安全操作认可证,方可持证上岗。特种作业人员除了经过企业的安全审查外,还需要参加安全操作考核,并取得监察部门核发的《安全操作合格证》,坚持“持证上岗”的原则。如果施工现场出现特种作业无证操作现象,施工项目必须承担管理责任。施工项目经理部还负责审验和认可施工生产中物的状态,并承担物的状态漏验和失控的管理责任,承受由此产生的经济损失。所有管理和操作人员都需要与施工项目经理部签订安全协议,向施工项目经理部做出安全保证。安全生产责任落实情况的检查应认真、详细地记录,作为分配和补偿的原始资料之一。
进行教育与训练可以增强人的安全生产意识,提高安全生产知识,有效地防止人的不安全行为,减少人为失误。教育和训练是进行人的行为控制的重要方法和手段。因此,教育和训练应适时、宜人,内容合理、方式多样,并形成制度。组织教育和训练要严肃、严格、严密、严谨,注重实效。
所有管理和操作人员都应具备合法的劳动手续。临时性人员必须正式签订劳动合同,并接受入场教育后方可进入施工现场和劳动岗位。管理和操作人员不能有痴呆、健忘、精神失常、颠痫、脑外伤后遗症、心血管疾病、晕眩以及不适于从事操作的疾病。他们也不能有感官缺陷,必须具备良好的接受、处理和反馈信息的能力,并具备适于不同层次操作所必需的文化素质。输入的劳务人员必须具备基本的安全操作素质,并经过正规培训和考核,取得相应的安全操作认证。
教育内容应根据实际需要确定。新工人入场前应接受三级教育,学徒工和实习生的教育重点偏重一般安全知识、生产组织原则、生产环境和生产纪律等。季节工和农民工的教育主要以生产组织原则、环境、纪律和操作标准为主。对于季节和自然变化影响的教育,应针对生产环境和作业条件的变化进行,以增强安全意识,控制人的行为,尽快适应变化,减少人为失误。在采用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和新工艺之前,应对相关人员进行全面的安全教育,激励他们实行安全技能。
教育内容应全面,重点突出,系统性强,抓住关键点并反复教育。要进行反复实践,培养自觉采用安全操作方法的习惯。每个受教育者都应了解自己的学习成果,并鼓励他们树立坚持安全操作方法的信心,养成良好的安全操作习惯。教育者应告诉受教者如何保证安全,而不是告诉他们不应该做什么。奖励制度可以促进学习成果的巩固。
对于各种形式和内容的教育,都应将教育的时间和内容清楚地记录在教育记录本或记录卡上。
安全检查是发现不安全行为和不安全状态的重要途径,也是消除事故隐患、落实整改措施、防止事故伤害、改善劳动条件的重要方法。安全检查的形式包括普遍检查、专业检查和季节性检查。
安全检查的内容主要包括思想、管理、制度、现场、隐患和事故处理等方面。在安全检查中,应检查安全生产是否提到议事日程上,各级安全责任人是否坚持“五同时”,各业务部门和人员是否落实了安全生产责任,专职安全人员是否在位和在岗,教育是否落实,工程技术和安全技术是否结合为统一体,作业标准化实施情况,安全控制措施是否有效,事故处理是否符合规定等。
为了加强安全检查,应建立安全检查制度,并按照制度的要求进行全面的安全检查。安全检查应成立由第一责任人为首,业务部门和人员参加的安全检查组织。安全检查必须有计划、有目的、有准备、有整改、有总结和有处理。在进行安全检查前,要做好思想准备和业务准备,制定检查目的、步骤和方法,成立检查组并安排检查日程。此外,还应分析事故资料,确定检查重点,并规范检查记录表。
常用的安全检查方法包括一般检查方法和安全检查表法。一般检查方法通常采用看、听、嗅、问、查、测、验和析等方法。安全检查表法是一种通过事先拟定的安全检查明细表或清单对安全生产进行初步诊断和控制的方法。安全检查表通常包括检查项目、内容、回答问题、存在问题、改进措施、检查措施和检查人等内容。
安全检查的目的是发现、处理和消除危险因素,避免事故伤害,实现安全生产。消除危险因素的关键在于认真的整改,真正地把危险因素消除。对于一些暂时无法消除的危险因素,应逐项分析,寻求解决办法,并制定整改计划,尽快消除。安全检查后的整改必须坚持“三定”和“不推不拖”的原则,即确定具体整改责任人、解决和改正的具体措施,并限定整改时间。整改时,应尽自己的力量解决问题,如果有困难,应积极主动寻求解决办法,争取外界支援,以尽快消除危险因素。
作业标准的制定是实施作业标准化的首要条件。应采用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和操作者三结合的方式,根据具体操作条件制定作业标准。作业标准应明确规定操作程序、步骤、操作质量标准、操作的阶段目的和完成操作后物的状态等。作业标准应尽量简化和专业化,减少不必要的操作步骤和使用工具和夹具的次数,以降低操作者的熟练技能和注意力要求。作业标准必须符合生产和作业环境的实际情况,不能通用化,不同作业条件应有所区别。
作业标准必须考虑到人的身体运动特点和规律,以及作业场地布置、使用工具设备和操作幅度等,符合人机学的要求。人的身体运动应避免不自然的姿势和重心的经常移动,动作要连贯、自然和节奏强。作业场地布置应考虑行进道路、照明和通风的合理分配,机械设备的操作部分应安排在正常操作范围之内,避免增加操作者的精神和体力负担。使用工具和设备时,应尽量减少人身体的移动,与手的接触面积应适合手握时的自然状态。
训练应注重方法和程序,先进行讲解和示范,符合重点突出、交待透彻的要求。训练过程中要边训练边作业,巡检纠正偏向。先达到标准,再评价和报偿,不强求一致。对于多次纠正仍不能克服习惯操作和操作不标准的情况,应进行负面报偿。
对于各种形式和内容的教育,都应将教育的时间和内容清楚地记录在教育记录本或记录卡上。
生产技术和安全技术的工作目标虽然各有侧重,但都以保证生产顺利进行、实现效益为共同基点。生产技术工作通过完善生产工艺过程、完备生产设备、规范工艺操作等方式,保证生产顺利进行。而安全技术在保证生产顺利进行的同时,也承担着保障安全生产的全部职能和作用。生产技术和安全技术的统一体现了安全生产责任制的落实,具体体现为“管生产同时管安全”的管理原则。
在施工生产之前,应考虑产品的特点、规模、质量,生产环境,自然条件等因素,并摸清生产人员流动规律,能源供给状况,机械设备的配置条件,临时设施规模,以及物料供应、储放、运输等条件。在完成生产因素的合理匹配计算后,进行施工设计和现场布置。施工设计和现场布置必须经过审查和批准,成为施工现场中生产因素流动和动态控制的唯一依据。
在施工项目进行之前,根据工程具体情况和生产因素的流动特点,需要完成相应的作业或操作方案,以提供具体的作业规范。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确保分部、分项工程的实施过程中能够减少操作失误,并避免发生事故伤害。作业方案完成后,需要向操作人员充分交底,以确保他们充分理解方案的全部内容。
作业方案的交底不仅是一种知识教育的过程,同时也确定了安全技能训练的时机和目标。通过交底,操作人员能够了解方案的设计思想、内容和要求,从而在实际操作中减少失误,并避免发生事故伤害。
为了预防伤害事故,保证生产工艺过程的顺利实施,生产技术工作应纳入以下安全管理职责:
通过进行安全知识和安全技能的教育,可以规范人员的行为,使操作者获得完善的、自动化的操作行为,从而减少操作中的人为失误。
通过参加安全检查和事故调查,可以充分了解生产过程中物的不安全状态存在的环节和部位、发生与发展的规律,以及危害性质与程度。通过摸索控制物的不安全状态的规律和方法,可以提高对物的不安全状态的控制能力。
在使用设备和设施之前,要严格进行验收,以确保没有危险状态的设备和设施被盲目投入运行。这样可以预防人与机器运动轨迹交叉而导致的伤害事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