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8 更新时间:2024-07-04
调解是指在第三方的主持下,通过劝说、调解、协商等方式解决纠纷的活动。行政赔偿中的调解是指在第三方的主持下,通过劝说、调解、协商等方式解决行政赔偿纠纷的活动。我国现阶段存在四种类型的调解:法院调解、仲裁调解、行政调解、民间调解。根据我国的法律规定,只有行政赔偿诉讼适用调解制度,也就是说行政赔偿中的调解只能是法院调解。
行政赔偿是指国家行政机关和工作人员在行使行政职权过程中侵害他人合法权益所造成的损失,国家负责向受害人进行赔偿的制度。行政赔偿的特点包括:行政机关的管理职权带有国家的强制力,行政赔偿是国家对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承担的赔偿责任,行政赔偿涉及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违法执行职务引起的损害赔偿。
仲裁调解、行政调解、民间调解都不适用于行政赔偿。仲裁调解是由社会团体法人对合同纠纷和其他财产权益纠纷进行调解,无法对国家机关的职权活动进行法律审查。行政调解是由具有调解纠纷职能的国家行政机关主持下,通过说服教育的方法解决纠纷,不适用于行政赔偿。民间调解是在民间组织的主持下,通过友好协商解决纠纷,不适用于行政赔偿。
法院调解是在人民法院的主持下,通过法律、法规等依据,促使双方当事人达成调解协议的解决纠纷方式。法院调解具有以下特点:调解主持者是代表国家行使审判权的人民法院,法院调解适用于财产纠纷和非平等主体之间的纠纷,法院调解能够防止行政主体与行政相对人串通损害国家利益。
我国现有的行政赔偿诉讼调解制度旨在快捷、高效、合法地解决纠纷,但存在以下弊端:
由于调解人员既是调解人员又是审判人员,以合意为基础的调解常常变成强制型调解,违背了法院调解制度所追求的正义价值。
调解要求双方让步,但公权力的行使代表的是公共利益,私权利仅代表个人或部分人的利益,要求公权力做出让步会损害公共利益,仅要求私权利方让步则不公平。
行政赔偿涉及国有财产的处分,与我国的所有制形式及政治体制不相符合。
行政主体与行政相对人可能恶意串通,通过调解达成协议终结行政赔偿诉讼,损害国家利益。
为了解决行政赔偿调解制度存在的问题,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将调解和审判分开,绝对禁止调解法官和审判法官在双重身份上的竞合。
调解应基于当事人的自愿,规定只有在行政相对方自愿放弃部分私权利的情况下才可以进行调解。
邀请人民代表大会派代表旁听行政赔偿调解的过程,对调解程序进行监督。
人民法院在行政赔偿调解过程中,应重视事实的清楚和是非的明确,以防止行政主体和行政相对人恶意串通损害国家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