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的定义和影响
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民事诉讼法 > 民事诉讼法律法规 > 民诉法法律知识

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的定义和影响

点击数:55 更新时间:2024-08-10

 
322769

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的定义

根据《民法通则》第12条规定,十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以及不能完全辨认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被称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

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的行为能力

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的行为能力是有限的。他们只能独立实施与生活必需相关的行为,而不能进行其他行为。然而,对于纯粹受益、不负担义务且不损害他人的行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的行为不受限制,例如接受奖励、赠与和报酬等。

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独立实施的行为必须符合他们对行为的标的价值的理解,并且能够预见到行为带来的后果。因此,《民法通则》规定十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可以进行与其年龄和智力相适应的民事活动,而不能完全辨认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可以进行与其精神健康状况相适应的民事活动。

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的法律行为

除了在上述范围内独立实施的行为外,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的其他法律行为需要有其法定代理人代理或征得其法定代理人的同意。

延伸阅读
  1. 无权处分合同的效力待定
  2. 婚姻家庭纠纷案件法律适用解释
  3. 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家庭暴力法正式通过
  4. 行政复议代理人的特征及分类
  5. 模拟拆迁的协议要注意的法律问题

民事诉讼法律法规热门知识

  1. 股权确认之诉的程序和要求
  2. 如何确定借款合同纠纷案件的管辖
  3. 刑事案底对配偶的影响
  4. 一、一般打架斗殴不到轻伤的处理方式
  5. 赃款已经花没了怎么办,如何追缴
  6. 审判监督程序的申诉与条件
  7. 缓刑期间再次犯罪是否归为累犯行为?
民事诉讼法律法规知识导航

热门解决方案

  1. 刑事诉讼辩护与代理须知
  2. 借款人无力偿还借款时的纠纷
  3. 民间借贷中的保证人
  4. 集体合同的效力
  5. 抚养子女和赡养老人所欠的债务,离婚时如何承担?
  6. 房屋相邻关系
  7. 借名买房纠纷

诉讼文书合同下载

  1. 离婚房产分割起诉状范本
  2. 抚养权起诉状范本
  3. 行政答辩状范本
  4. 劳动仲裁先于执行申请书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