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事案上诉开庭程序详解
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民事诉讼法 > 审判程序 > 第一审普通程序法律知识

民事案上诉开庭程序详解

点击数:45 更新时间:2024-08-23

 
321813

民事案上诉开庭的程序

一、立案

当事人对一审法院的判决或裁定不服,在法定期限内向一审法院或上级人民法院提出上诉。二审法院会审查一审法院移送的上诉材料及卷宗,如果符合条件,将予以立案。

在立案之后,会进行证据交换。上诉的裁定或判决有时会告知庭审查后直接进行裁决。

二、开庭

如果案件事实基本清楚,有时可以不开庭审理,但必须与双方当事人进行谈话。

开庭前,会提前3日通知当事人开庭时间、地点和承办人。对于公开审理的案件,也会提前3日进行公告。开庭审理将由移送审判庭进行。

开庭程序如下:

  1. 宣布开庭,核对当事人身份,宣布合议庭成员,告知当事人权利义务,询问是否申请回避。
  2. 法庭调查:当事人陈述案件事实。
  3. 举证质证:告知证人的权利义务,证人作证,宣读未到庭的证人证言,出示书证、物证和视听资料;双方当事人就证据材料发表意见。
  4. 法庭辩论:各方当事人就有争议的事实和法律问题进行辩驳和论证。
  5. 法庭调解:在法庭主持下,双方当事人协议解决纠纷。
  6. 合议庭合议作出裁决,可以维持原判、改判或发回重审。
  7. 宣判。

三、执行或再审

当事人可以选择自动履行裁判文书确定的义务或向一审法院申请执行。另外,也可以向二审法院告诉庭递交书面申诉材料,申请再审。

如果达成调解协议,法院应当制作调解书,在双方当事人签收后生效。

提起民事诉讼的基本条件

一、原告的资格条件

原告应具有民事行为能力。根据民法通则规定,18周岁以上的公民是成年人,具有完全的民事行为能力;16周岁以上但不满18周岁且以自己劳动收入为主要来源的公民,视为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人,有资格以自己的名义向法院提起诉讼。未成年人或精神病人属于无行为能力人或限制行为能力人,应由其法定监护人作为法定代理人代为诉讼。

二、原告与本案的利害关系

原告必须与本案有直接利害关系,可以是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提起诉讼的消费者必须是在购买、使用商品或接受服务中合法权益受到侵害的消费者或其他受害人。

三、明确的被告

诉讼中必须有明确的被告。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35条规定,消费者在其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可以以销售者或服务者作为被告。对于因商品缺陷造成人身财产损害的情况,消费者可以将销售者或生产者任何一方作为被告,选择权由消费者决定,以方便自己进行诉讼、履行判决并找到被告。

四、明确的诉讼请求和事实理由

原告必须明确提出经营者违约、侵权行为的事实和给自己造成的损害,以及经营者应承担的民事责任等。

五、向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起诉

民事诉讼应向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起诉,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一般民事案件中,对法人或其他组织提起民事诉讼,由法人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同一诉讼的几个被告住所地或经常居住地在两个以上人民法院辖区,可向其中任何一个辖区的法院起诉。
  2. 对侵权行为,应向侵权行为地或被告所在地法院起诉。因产品质量不合格造成他人财产、人身损害提起的诉讼,产品制造地、产品销售地、侵权行为地和被告住所地的人民法院都有管辖权。
  3. 对铁路、公路、水上、航空运输和联合运输中发生的诉权,应向运输始发地、目的地或被告所在地法院起诉。因铁路、公路、水上和航空事故,请求损害赔偿诉讼,应向事故发生地或车辆、船舶最先到达地、航空器最先降落地或被告住所地法院起诉。
  4. 根据《民事诉讼法》第33条规定,因不动产提起的诉讼,应向不动产所在地法院起诉。

六、诉讼时效

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的有效期为权利人知道自己权力受到侵害之日起三年内。

妨害民事诉讼行为有哪些

妨害民事诉讼行为是指诉讼参与人和其他人在民事诉讼过程中,故意干扰、破坏诉讼秩序,阻碍诉讼活动正常进行的违法行为。构成妨害民事诉讼的行为必须具备以下条件:

一、行为发生并妨碍诉讼进行

妨害民事诉讼行为可以是作为或不作为的形式,但必须在诉讼过程中实施。在民事诉讼程序开始前或诉讼程序结束后的行为不会对诉讼进程构成障碍,因此不属于妨害民事诉讼的行为,应采用其他相应措施处理。但在特定情况下,如诉前财产保全中遇到妨害行为时,应采取强制措施予以排除。

二、特殊情况下的妨害行为

在人民法院执行完毕后,被执行人或其他人对已执行的标的有妨害行为的,也属于妨害民事诉讼的行为。

延伸阅读
  1. 民事诉讼的一审程序
  2. 民事诉讼反诉庭审程序的定义及要件
  3. 离婚案庭审时间:了解相关法律知识
  4. 我国民事诉讼法规定民事诉讼包括哪些程序
  5. 人民法院对民事案件一审普通程序开庭审理的程序

审判程序热门知识

  1. 民事诉讼简易程序的审理期限
  2. 第二审人民法院可以发回重新审判的案件包括哪几种
  3. 第二审程序的概念和步骤
  4. 行政诉讼案件的审理期限
  5.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和最高人民法院适用民诉的意见,督促程序进行的具体规定如下:
  6. 胁迫的定义和要件
  7. 民事诉讼中伪证行为的法律后果
审判程序知识导航

热门解决方案

  1. 刑事诉讼辩护与代理须知
  2. 借款人无力偿还借款时的纠纷
  3. 民间借贷中的保证人
  4. 集体合同的效力
  5. 抚养子女和赡养老人所欠的债务,离婚时如何承担?
  6. 房屋相邻关系
  7. 借名买房纠纷

诉讼文书合同下载

  1. 离婚房产分割起诉状范本
  2. 抚养权起诉状范本
  3. 行政答辩状范本
  4. 劳动仲裁先于执行申请书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