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9 更新时间:2024-02-08
保险诈骗中的“虚构保险标的”,是指违反《保险法》规定的如实告知义务,虚构一个根本不存在的保险标的或将不合格的标的伪称为合格的标的,与保险人订立保险合同的行为。以下将介绍保险诈骗罪的犯罪主体。
保险诈骗罪的犯罪主体包括个人和单位,具体指投保人、被保险人和受益人。
1. 投保人是指与保险人订立保险合同,并按照保险合同负有支付保险费义务的人。
2. 被保险人是指其财产或人身受保险合同保障,享有保险金请求权的人。投保人本人或投保人指定的享有保险金请求权的人可以是被保险人。
3. 受益人是指被保险人或投保人指定的享有保险金请求权的人。投保人和被保险人也可以是受益人。
此外,保险事故的鉴定人、证明人和财产评估人,如果故意提供虚假证明文件,为他人实施诈骗提供条件,则视为保险诈骗的共犯。
保险诈骗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种行为方式:
1. 财产投保人故意虚构保险标的,以骗取保险金。
财产投保人故意虚构保险标的,是指在与保险人订立保险合同时,故意捏造根本不存在的保险对象,以便在将来编造保险事故时骗取保险金。
2. 投保人、被保险人或受益人编造虚假的保险事故原因或夸大损失程度,以骗取保险金。
投保人、被保险人或受益人隐瞒保险事故真实原因或将非保险责任范围内的原因谎称为保险责任范围内的原因,以便骗取保险金。同时,对确实发生的保险事故造成的损失,故意夸大损失程度,以骗取额外的保险金。
3. 投保人、被保险人或受益人编造未曾发生的保险事故,以骗取保险金。
投保人、被保险人或受益人编造未曾发生的保险事故,以谋取非法的保险金。
4. 投保人、被保险人故意制造财产损失的保险事故,以骗取保险金。
投保人、被保险人在保险合同期内故意制造财产损失的保险事故,以便骗取保险金。
5. 投保人、受益人故意造成被保险人死亡、伤残或疾病,以骗取保险金。
投保人、受益人为了骗取保险金,故意采用不法手段制造被保险人的伤亡或疾病,以满足保险赔偿条件。
以上是关于保险诈骗罪犯罪主体及其主要行为方式的介绍。值得注意的是,如果行为人已经着手实施保险诈骗行为,但由于意外原因未能获得保险赔偿,且情节严重,将被视为诈骗未遂,应依法追究刑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