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监督管理如何转变
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工程建筑 > 建筑工程施工 > 工程施工监理法律知识

工程监督管理如何转变

点击数:21 更新时间:2024-01-16

 
32068
【工程监理】

新形势下工程监督管理转变的模式及方向

1、执法型监督

新形势下,工程监督管理需要注重执法性质。为了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和依法行政,建立法制国家,取消工程质量监督费是一项重要举措。在法制国家中,政府对企业的约束是通过执法手段实现的。因此,监督机构应转向执法,将"检查监督"转变为"执法监督",明确监督机构的执法性质。工程质量监督机构承担着政府对建设工程质量的监管职能,具有行政执法的性质。因此,监督机构应定位于准行政机构,并参照公务员管理。只有将工程质量监督机构纳入参照公务员管理的序列,才能理顺政府对工程质量监督管理的关系,体现工程质量监督的职责,确保政府执法的威慑力。

2、抽查型监督

传统的"定部位、预约式"质量监督模式与监督检查的随机性和动态性要求相矛盾,削弱了监督工作的有效性。同时,这种模式容易导致停工待检,影响工程进度,并为极个别监督人员的腐败提供了条件。为了适应实际需要,必须彻底改进监督模式。应建立规范高效的工程质量巡查、抽查制度,将工程质量检查与各方责任主体的质量行为检查结合起来,将施工前预控、施工中检查和竣工验收有机结合起来。应取消施工过程中的"停工待检"质量控制点检查,加大日常质量监督巡回抽查力度,采取不定时、不定点、不定人、不提前告知的方式进行抽查。同时,应充分运用先进的检测仪器、设备和技术,全面实行工程实体监督抽测,对责任主体起到震慑作用。监督抽查应结合专项治理与日常监督、告知性检查与突击性检查、综合执法检查与专项检查、巡查与层级督查、行为监督与实体监督相结合。通过对关键环节和重点部位的控制,有效防范质量事故的发生。

3、科技型监督

为了应对人手少、任务重、要求高的实际情况,工程质量监督需要借助科技手段。可以通过创新思路,研发和启用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协同服务平台,让监督人员通过视频技术、网络传送技术等方式,清楚了解各项目现场的施工进度、材料验收以及各责任主体相关人员是否到位、履职等情况。通过高科技信息平台反馈的信息,能够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充分调用有限的资源。同时,可以利用相关应用软件对监管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找出薄弱环节和突出问题,制定针对性措施,实施有效监管。通过网络传输,增强行政权力运行的公开透明度,加快工程质量监督的信息化进程,实现服务的主动式转变。此外,还应进一步加强服务平台与政务网站的互联互通,通过网上投诉信箱、曝光台等方式,增加社会监督力度,让广大群众更加积极参与工程质量监督工作,提高监管的及时性和有效性。

延伸阅读
  1. 如何保护电力设施
  2. 缺少证据的工程款纠纷如何维权
  3. 工程承包的方式不合法应该如何处理?通过法律途径解决
  4. 建筑安装工程承包合同
  5. 监理合同管理的方法

建筑工程施工热门知识

  1. 工期延长申请报告
  2. 个人与建筑工程公司签订的合同效力问题
  3. 开标会议程序
  4. 建设工程质量保证金返还时间的约定
  5. 屋面防水工程的类型
  6. 工程合同转让经纪纠纷的处理方法
  7. 根据《建筑法》的规定,申请施工许可证需要满足以下条件:
建筑工程施工知识导航

热门解决方案

  1. 刑事诉讼辩护与代理须知
  2. 借款人无力偿还借款时的纠纷
  3. 民间借贷中的保证人
  4. 集体合同的效力
  5. 抚养子女和赡养老人所欠的债务,离婚时如何承担?
  6. 房屋相邻关系
  7. 借名买房纠纷

热门合同下载

  1. 互联网维护及运营协议书范本
  2. 装修工程责任协议范本
  3. 公共广播系统工程改造分包合同范本
  4. 工程分包协议书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