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示诽谤罪的严重后果
手律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刑事诉讼法 > 刑事证据 > 证据收集法律知识

揭示诽谤罪的严重后果

点击数:24 更新时间:2024-05-18

 
320462

诽谤罪的法律后果

根据我国刑法规定,犯诽谤罪的人将面临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的处罚。只有在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情况下,法院才会受理犯罪告发。

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情况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种:诽谤导致被害人死亡、引发当地群众公愤、诽谤外国人影响国际关系等。如果受害人无法或不愿告发,人民检察院应该提起公诉。

诽谤罪的立案条件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发布的司法解释,《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利用信息网络实施诽谤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将于2013年9月10日起施行。

该解释明确了适用公诉程序的条件,即在以下七种情形下,诽谤罪被认定为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引发群体性事件、引发公共秩序混乱、引发民族宗教冲突、诽谤多人造成恶劣影响、损害国家形象且严重危害国家利益、造成恶劣国际影响、以及其他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情况。

根据两高司法解释,如果利用信息网络诽谤他人的行为,同一诽谤信息实际被点击、浏览次数达到5000次以上,或者被转发次数达到500次以上,将被认定为刑法第246条第1款规定的“情节严重”,构成诽谤罪。

造谣诽谤罪的证据获取

证据的收集需要通过收集口供、录音、书面证据等方式,并且这些证据之间需要相互印证,排除合理怀疑。

由于诽谤罪的特殊性,当事人往往在收集证据的过程中会遇到很多难题,证据的收集通常比较困难。如果情况严重,建议当事人聘请律师从专业角度收集诽谤罪的证据。

诽谤罪的定义和构成要件

诽谤罪是指故意捏造并散布虚构的事实,足以贬损他人人格,破坏他人名誉,情节严重的行为。诽谤罪侵犯的客体与侮辱罪相同,即他人的人格尊严和名誉权。犯罪侵犯的对象是自然人。

诽谤罪的主观方面必须是故意,行为人明知自己散布的是虚假事实,足以损害他人名誉,明知自己的行为会产生损害他人名誉的危害结果,并且希望这种结果发生。行为人的目的在于败坏他人名誉。如果行为人将虚假事实误认为真实事实并加以扩散,或者散布某种虚假事实但没有损害他人名誉的目的,则不构成诽谤罪。

以上是关于诽谤罪的法律后果的详细介绍。如果构成诽谤罪,将根据我国刑法规定承担相应的刑事责任。根据刑法规定,诽谤罪可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有些情况下可能会判得更重。如果您有其他法律问题,建议咨询专业律师。

延伸阅读
  1. 辱骂能否构成寻衅滋事罪
  2. 有期徒刑的适用对象包括哪些
  3. 未婚生子分手如何进行赔偿
  4. 诽谤罪可以判处管制吗
  5. 恶意诋毁他人的刑罚与判决

刑事证据热门知识

  1. 强制猥亵证据不足时应该如何处理
  2. 刑事案件录像证据资料是否可以调取
  3. 询问笔录能否作为证据使用
  4. 刑讯逼供与合理诱导的区别是什么
  5. 法医鉴定结果多长时间出结果
  6. 技术侦查措施有哪些
  7. 技术侦查措施适用范围
刑事证据知识导航

刑事诉讼解决方案

  1. 刑事诉讼辩护与代理须知
  2. 刑事公诉案件须知
  3. 如何申请减刑、假释
  4. 刑事诉讼中被告人应当如何拒绝辩护
  5. 立案的条件有哪些
  6. 刑事强制措施
  7. 如何申请取保候审

热门合同下载

  1. 耗材采购合同范本
  2. 合作协议书
  3. 转让上海公司股权范本
  4. 家庭暴力离婚协议书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