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婚被告不满判决结果应采取何种措施?
手律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民事诉讼法 > 审判程序 > 第一审普通程序法律知识

离婚被告不满判决结果应采取何种措施?

点击数:4 更新时间:2024-07-27

 
319813

一、刑事二审就是终审吗

  一般情况下,适用第一审诉讼程序审结后的判决,在上诉期间,是未发生法律效力的裁判;适用第二审程序审结后的裁判,是发生法律效力的裁判,当事人不得提起上诉。但是,任何规则都有例外,我国刑诉法规定的审判监督程序就是二审终审制的例外。

  审判监督程序是指有监督权的机关或组织,或者当事人认为法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确有错误,发动或申请再审,由人民法院对案件进行再审的程序。审判监督程序可以通过当事人的申诉或者检察院的抗诉等提起。

  同时,当事人以申诉的方式启动审判监督程序需要满足以下时间的要求:

  (一)人民法院对刑事案件的申诉人在刑罚执行完毕后2年内提出的申诉,应当受理。

  (二)超过2年提出申诉,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受理:

  1、可能对原审被告人宣告无罪的;

  2、原审被告人在规定的期限内向人民法院提出申诉,人民法院未受理的;

  3、属于疑难、复杂、重大案件的。

  因此,在刑事诉讼中,一般情况下二审就意味着审判的终结,意味着判决的生效。但是,如果一审和二审的案件确实有错误而影响公正的判决时,当事人可以申请提起审判监督程序。这也是司法公正在程序方面的提现。

  

二、刑事诉讼二审程序是怎样的

  1、被告人、自诉人和他们的法定代理人,不服地方各级人民法院第一审的判决、裁定,有权用书状或者口头向上一级人民法院上诉。被告人的辩护人和近亲属,经被告人同意,可以提出上诉。附带民事诉讼的当事人和他们的法定代理人,可以对地方各级人民法院第一审的判决、裁定中的附带民事诉讼部分,提出上诉。

  2、第二审人民法院对于下列案件,应当组成合议庭,开庭审理:

  (1)被告人、自诉人及其法定代理人对第一审认定的事实、证据提出异议,可能影响定罪量刑的上诉案件;

  (2)被告人被判处死刑的上诉案件;

  (3)人民检察院抗诉的案件;

  (4)其他应当开庭审理的案件。

  3、第二审人民法院受理上诉、抗诉案件,应当在二个月以内审结。对于可能判处死刑的案件或者附带民事诉讼的案件,以及有本法第一百五十六条规定情形之一的,经省、自治区、直辖市高级人民法院批准或者决定,可以延长二个月;因特殊情况还需要延长的,报请最高人民法院批准。

三、刑事二审会加重吗

  二审法院是否会加重被告人刑罚要区别情形对待。上诉不加刑是我国刑事诉讼中的原则之一,根据我国刑事诉讼法第二百二十六条规定:第二审人民法院审判被告人或者他的法定代理人、辩护人、近亲属上诉的案件,不得加重被告人的刑罚。人民检察院提出抗诉或者自诉人提出上诉的,不受前款规定限制。根据上述规定,上诉不加刑原则,只应用于被告一方上诉的案件,第二审人民法院在审判时不得加重被告人的刑罚。但是,第二审人民法院在审理人民检察院抗诉或者自诉人提出上诉的案件;或者既有被告人的上诉又有人民检察院的抗诉,自诉人的上诉的上诉案件,被告人是否加刑不受上诉不加刑原则的限制。

  上诉不加刑的"不加刑"包括;1、同种刑种不得在量上增加;2、不得改变刑罚的执行方法,如将缓刑改为实刑,延长缓刑考验期,将死刑缓期执行改为立即执行等;3、不得在主刑上增加附加刑;4、不得改判较重的刑种,如将拘役6个月改为有期徒刑6个月;5、不得加重数罪并罚案件的宣告刑;6、不得加重共同犯罪案件中未提起上诉和未被提起抗诉的被告人刑罚。

  相信大家看了上面的介绍多多少少也应该知道,刑事二审一般就是终审了,但是刑诉法规定的审判监督程序就是二审终审制的例外,这点大家在认定的时候要注意。以上就是手心律师网小编整理的有关刑事二审就是终审吗的相关内容,希望能为您提供帮助。

延伸阅读
  1. 婚姻纠纷一方不同意能离婚吗
  2. 婚外情被抓起诉离婚有什么好处
  3. 离婚协议书是否有效的法律规定
  4. 寻求离婚的单方面申请应该前往何处?
  5. 妻子起诉离婚丈夫不离怎么办

审判程序热门知识

  1. 一审终审怎么救济
  2. 网络起诉怎样立案的
  3. 庭审活动公民可以旁听吗
  4. 民事再审如何查询
  5. 可以指定法院的法官审理吗
  6. 审判监督再审会换法官吗
  7. 二审是不公开审理吗
审判程序知识导航

热门解决方案

  1. 刑事诉讼辩护与代理须知
  2. 借款人无力偿还借款时的纠纷
  3. 民间借贷中的保证人
  4. 集体合同的效力
  5. 抚养子女和赡养老人所欠的债务,离婚时如何承担?
  6. 房屋相邻关系
  7. 借名买房纠纷

诉讼文书合同下载

  1. 离婚房产分割起诉状范本
  2. 抚养权起诉状范本
  3. 行政答辩状范本
  4. 劳动仲裁先于执行申请书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