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9 更新时间:2024-09-12
行政诉讼审判监督程序,又称为再审程序,是指人民法院对已经生效的判决、裁定发现违反法律、法规规定时,依法对案件进行再次审理的程序。
审判监督程序与第二审程序不同,它针对的是已经生效的判决、裁定,属于事后救济手段。
审判监督程序并非每起行政案件都需要经历,只有在生效裁判存在错误,需要进行再审时,才会适用审判监督程序。
审判监督程序的目的在于贯彻审判工作实事求是、有错必纠的原则,及时纠正错误,保证人民法院的办案质量,切实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审判监督程序的对象是已经生效的判决、裁定,特定情况下,行政赔偿调解书也可以成为提起审判监督程序的对象。
提起审判监督程序的法定理由包括:原判决、裁定认定的事实主要证据不足;原判决、裁定适用法律、法规存在错误;违反法定程序,可能影响案件正确裁判;其他违反法律、法规的情形。
A. 最高人民法院对地方各级人民法院,上级人民法院对下级人民法院均有审判监督权,均可以提起再审程序。
B. 各级人民法院院长对本院已经生效的判决、裁定发现违反法律、法规规定认为需要再审的,有权提请审判委员会决定是否再审。
C. 人民检察院作为国家的法律监督机关,有权对确有错误的人民法院已经生效的判决、裁定按照法定程序提起抗诉,对于人民检察院的抗诉,人民法院必须提审或指令下级人民法院再审。
当事人申请再审的时限为判决、裁定生效后2年内,对已经生效的行政赔偿调解书,如果提出证据证明调解违反自愿原则或调解协议违反法律规定,可以在2年内申请再审,但判决、裁定不停止执行。申诉可以向原审人民法院提出,也可以向上一级人民法院提出。人民法院应当充分重视当事人的申诉,经审查符合再审条件的,应当立案并及时通知各方当事人;不符合再审条件的,予以驳回。
行政诉讼是指人民法院通过审判方式解决行政案件的司法活动。
行政诉讼是通过对被诉行政行为合法性进行审查以解决行政争议的活动。
行政诉讼是解决特定范围内行政争议的活动。
行政诉讼中的当事人具有恒定性。
根据我国法律的规定,接受抗诉的人民法院对审判监督程序的案件适用相应的审理期限。对需要指令下级人民法院再审的案件,应当在接受抗诉之日起一个月内作出决定,下级人民法院审理案件的期限适用相应的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