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产买卖纠纷诉讼时效最长有多长时间
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民事诉讼法 > 民事诉讼法律法规 > 民诉法法律知识

房产买卖纠纷诉讼时效最长有多长时间

点击数:28 更新时间:2024-07-11

 
319376

  房产买卖纠纷是指围绕房地产买卖而发生的房地产权益争执,包括因买卖手续不齐备,一方反悔不履行合同,第三者申明产权要求废除买卖契约等而产生的纠纷。针对于房产买卖纠纷诉讼时效最长有多长时间的问题,手心律师网的小编为您整理了相关知识。

  一、房产买卖纠纷诉讼时效最长有多长时间?

  房产买卖纠纷诉讼时效一般为两年,延付、迟付、拒付租金诉讼时效为一年,最长诉讼时效为二十年。

  具体的房产买卖纠纷诉讼时效分为三种情况:

  1、房地产纠纷一般诉讼时效:2年。一般时效通常适用《民法通则》第135条规定的诉讼时效为两年,从权利人知道或应当知道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超过两年,人民法院不予受理。

  2、房地产纠纷特别诉讼时效:1年。特别时效适用《民法通则》第136条第三项的规定“延付或者拒付租金”的情况,诉讼时效为一年,超过一年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

  3、房地产纠纷最长诉讼时效:20年。最长时效适用《民法通则》第137条的规定“从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超过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换言之,即权利人不知道或者不应该知道自己的权利被侵害,请求人民法院保护也应在二十年时效之内提出,超过二十年,人民法院不予保护。

  综上所述,一般诉讼时效和特别诉讼时效,是从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自己的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而最长时效则是从权利人的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

  二、房产买卖纠纷诉讼如何举证?

  1、谁主张,谁举证

  当事人应当寻找与自己案件有关的法律文件,看谁应负举证责任,自己是否有必要举证,是否存在举证责任倒置的情形。如果自己应该举证,就必须尽力寻找有利于自己的证据。

  2、在诉讼过程中,当事人所提供的证据必须真实、合法

  一是真实,这要求当事人万万不能为了达到打赢官司的目的,不择手段编造、伪造证据或指使、贿买、胁迫他人作伪证,如果这样,不仅注定要输掉官司,情节严重的自己还会吃“官司”。

  二是合法,这里主要强调,当事人及其诉讼代理人在收集证据时手段要合法。

  3、把握好举证中心

  当事人在打官司时不能漫无目的、漫无边际地向法院提供证据,而应紧紧围绕自己的诉讼请求及陈述的事实进行举证,这就是举证中心。偏离此中心,就会适得其反,欲速则不达。

  4、及时向法院提交证据

  当事人握有充分确实的证据,但如果不向法院递交,这证据就毫无意义。而向法院提交,何时合适呢?在我国尚无关于提交证据的时限规定,因而从原则上讲,起诉或答辩时、开庭前、开庭中,甚至二审审理时都可以提交证据。但为了提高诉讼效率,当事人最好在庭前交换证据,这样既有利于当事人进行事先准备,又有利于法院迅速结案。

  5、证据上交前的审查

  利用开庭审理前审查起诉状或答辩状的机会,审查对方当事人所提供的证据,判断其证据的客观性、关联性和合法性,从而在庭审质证过程中掌握主动。

  6、举证责任的免除

  《民事诉讼法》第67条规定:“经过法定程序公证证明的法律行为、法律事实和文书,人民法院应当作为认定事实的根据。但有相反证据足以推翻公证证明的除外。”也就是说,如果争议的法律行为、法律事实和文书是经过公证机关按照《公证法》规定的程序公证证明的,当事人可以免除证明该法律行为、法律事实和文书真实合法的举证责任,除非对方当事人提出相反证据足以推翻公证证明的,否则人民法院不得抛开公证证明,另以其他证据作为认定案件事实的根据。

  7、保密义务

  在举证过程中,当事人还应注意保守秘密,对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的证据需要在法庭出示的,不得在公开开庭时出示。另外,当事人将证据提交法院时,应向法院具体承办该案的法官或书记员索要收据,收据上应注明证据的名称、份数、页数、收到的时间,并由法官或书记员签名或盖章,以免遗失,对己不利。

  以上便是手心律师网的小编为您介绍的有关房产买卖纠纷诉讼时效的内容,依法保护合法的房地产买卖关系,切实保护产权所有者的合法权益,打击利用房地产买卖进行投机倒把,牟取暴利等违法活动,这是人民法院处理、调解房产买卖纠纷诉讼的基本原则。

引用法条

[1]《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证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一百三十五条 [3]《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一百三十六条 [4]《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一百三十七条 [5]《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六十七条
延伸阅读
  1. 医疗纠纷期限多长时间
  2. 医疗纠纷诉讼时效多长时间啊
  3. 交通事故受伤住院多长时间能否提起诉讼
  4. 抵押合同的抵押权期是多长时间?
  5. 交通事故诉讼保险公司的时效是多长时间

民事诉讼法律法规热门知识

  1. 如何确认干部身份
  2. 书记员的司法行政地位
  3. 法庭上的录音合法性问题
  4. 危险货物车辆未配备押运员的法律处罚
  5. 纪律检查委员会:党内监督的专责机关
  6. 合同因不可抗力损失要求赔偿的法律问题
  7. 民事经济追溯期限
民事诉讼法律法规知识导航

热门解决方案

  1. 刑事诉讼辩护与代理须知
  2. 借款人无力偿还借款时的纠纷
  3. 民间借贷中的保证人
  4. 集体合同的效力
  5. 抚养子女和赡养老人所欠的债务,离婚时如何承担?
  6. 房屋相邻关系
  7. 借名买房纠纷

诉讼文书合同下载

  1. 离婚房产分割起诉状范本
  2. 抚养权起诉状范本
  3. 行政答辩状范本
  4. 劳动仲裁先于执行申请书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