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是否具备提起离婚诉讼的权利?
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民事诉讼法 > 民事诉讼法律法规 > 民诉法法律知识

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是否具备提起离婚诉讼的权利?

点击数:28 更新时间:2024-07-05

 
318610

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提起离婚诉讼的情形

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的配偶有虐待、遗弃等严重损害无民事行为能力一方的人身权利或者财产权益行为,其他有监护资格的人可以依照特别程序要求变更监护关系;变更后的监护人代理无民事行为能力一方提起离婚诉讼的,人民法院应予受理。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第四十二条的规定,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的配偶如果对其进行虐待、遗弃等行为,严重损害了无民事行为能力一方的人身权利或财产权益,其他有监护资格的人可以通过特别程序要求变更监护关系。一旦监护关系变更后,监护人有权代理无民事行为能力一方提起离婚诉讼,人民法院应当予以受理。

无民事行为能力人作为原告提起离婚之诉的条件

(1)限制条件: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的配偶有虐待、遗弃等严重损害无民事行为能力一方的人身权利或财产权益的行为。

无民事行为能力人作为原告提起离婚诉讼,需要满足以下限制条件: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的配偶对其进行了虐待、遗弃等严重损害无民事行为能力一方的人身权利或财产权益的行为。

(2)先决条件:程序上应当由其他有监护资格的人在依法变更监护关系取得监护权后,代理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提起诉讼。

作为先决条件,必须在程序上由其他有监护资格的人依法变更监护关系并取得监护权后,代表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提起离婚诉讼。

A、对于精神病人:

a.法院一般应委托司法精神病鉴定机构进行鉴定;

b.也可以参照精神病医院出具的有关诊断证明、鉴定加以确认,但应以精神病人的利害关系人无异议为限,或者经开庭质证双方无异议,法院予以采信,或者由其他证据或事实相互印证为审查条件;

c.也可以参照群众公认的事实和证据进行认定,但必须以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的利害关系人(法定代理人)对所公认事实共和证据无异议为限。

B、对患有其他疾病而丧失民事行为能力的人,也可以参照医院的诊断证明。

C、其配偶有严重损害其人身权利或财产权益的行为。

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的生活扶助请求权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第四十二条的规定:“离婚时,如一方生活困难,另一方应从其住房等个人财产中给予适当帮助。具体办法由双方协议,协议不成时,由人民法院判决。”因此,在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的离婚诉讼中,如果被确认为完全不能自理、或者大部分不能自理、或者部分不能自理的情况,都符合法律规定中一方生活困难的情形。在离婚时,另一方应当给予一次性的经济帮助或者一定的财产,以保障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在离婚后的正常生活,同时维护社会秩序。

在无民事行为能力人请求婚姻关系的另一方在解除婚姻关系时给予自己帮助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生活扶助请求的提出只能在离婚之诉中提起。

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只能在离婚之诉中提出生活扶助请求。这种补偿的性质是一方基于与另一方的婚姻关系而对另一方进行的补偿。一旦婚姻关系结束,双方之间就缺乏相互补偿的依据,因此,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就丧失了对另一方的补偿请求权。

(2)生活补偿款只能是一次性支付。

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可以获得一次性的生活补助,而非抚养的义务。这样的设定是为了照顾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离婚后的生活。然而,婚姻关系解除后,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的扶养义务应由其监护人承担,夫妻间的扶养义务随着婚姻关系的解除而消失。

(3)不能以生活需要帮助为名义不同意离婚。

在审判实践中,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的利害关系人或近亲属往往会在离婚时提出过高的要求和条件,例如要求对方不答应离婚就坚决不离婚,或者要求离婚后继续承担扶养义务等。这些要求都是不合理的,没有法律依据。

引用法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第四十二条

延伸阅读
  1. 宿舍着火的赔偿责任及相关法律知识
  2. 未成年人刷礼物是否能追回?
  3. 学校发现家庭暴力有强制报告义务吗
  4. 承租人不得擅自转租租房吗
  5. 8岁以下的孩子给主播打赏,平台要全额退款吗

民事诉讼法律法规热门知识

  1. 缺席审理的处理方式
  2. 如何确认干部身份
  3. 书记员的司法行政地位
  4. 法庭上的录音合法性问题
  5. 纪律检查委员会:党内监督的专责机关
  6. 合同因不可抗力损失要求赔偿的法律问题
  7. 民事经济追溯期限
民事诉讼法律法规知识导航

热门解决方案

  1. 刑事诉讼辩护与代理须知
  2. 民间借贷中的保证人
  3. 儿童在学校或幼儿园等教育机构受侵害了该怎么办
  4. 教育机构在什么情况下需要承担补充赔偿责任
  5. 集体合同的效力
  6. 房屋相邻关系
  7. 借名买房纠纷

诉讼文书合同下载

  1. 离婚房产分割起诉状范本
  2. 抚养权起诉状范本
  3. 行政答辩状范本
  4. 劳动仲裁先于执行申请书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