抢劫罪中主犯与从犯的法律特点
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刑法 > 刑罚运用 > 量刑法律知识

抢劫罪中主犯与从犯的法律特点

点击数:20 更新时间:2024-10-09

 
318365

认定主犯与从犯的一般理论与共同抢劫罪中主犯与从犯的认定

辩证法告诉我们

根据辩证法的原理,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相互联系的。普遍性存在于特殊性之中,一般只能在个别中存在。特殊性中包含着普遍性,特殊性与普遍性相联系而存在。

同时,普遍性和特殊性是相互区别的。共性只是包括个性中共同的、本质的东西,个性总是许多自己独有的特点,这是共性所包括不了的。

因此,在分析共同抢劫罪时,我们既要注意到一般理论,也要注意其具有的特殊特点。

主犯的认定

根据共同抢劫罪,主犯可以分为两类:

第一类是在事前共谋的共同抢劫犯罪中,首先提出犯意者、策划、指挥犯罪活动者通常为主犯。无论其在具体实施抢劫中的行为作用大小,都应认定为主犯。

第二类是在犯罪共谋阶段虽然随声附和,但在具体实施抢劫过程中起主要作用的犯罪分子也属于主犯。这类主犯的实行行为通常强度较大、手段残忍、技巧熟练。他们对犯罪结果的作用较大,是造成犯罪结果的主要原因。

从犯的认定

共同抢劫罪中的从犯主要有两类:

第一类是在共同抢劫中起辅助作用的从犯。根据分工分类法,这类犯罪分子实际上是帮助犯。他们不直接实施具体犯罪构成客观要件的行为,而只是为共同犯罪的实施准备工具、创造条件。他们包括犯罪行为实施之前的帮助行为和犯罪行为实施时的帮助行为。这些行为可以表现为准备或提供犯罪工具,排除犯罪障碍,指示犯罪地点和犯罪对象,打探和传递有利于犯罪实施和完成的信息,以及在犯罪实施过程中把门望风等。

第二类是在共同抢劫中起次要作用的犯罪分子。对于这类犯罪分子,笔者不赞同以行为人实施抢劫过程中的积极性作为判断其起主要作用还是次要作用的标准。因为是否积极、积极程度属于行为人的主观意识,很难考察。有时在共谋时行为人可能有某些顾虑,但经他人教唆、怂恿最终参加抢劫,很难说在抢劫中是不积极的。笔者认为只要行为人在抢劫过程中实施了某种行为,就可以推知其态度是积极的。

抢劫罪的客观方面

抢劫罪与其他犯罪的客观方面有明显区别。根据抢劫罪的概念,抢劫罪是指以非法强占为目的,当场使用暴力、胁迫或其他强制方法,强行夺取公私财物的行为。

抢劫罪的客观方面表现为当场使用暴力、胁迫或其他强制方法。构成抢劫罪最轻的情况是胁迫。只要在共同抢劫过程中对受害人实施了胁迫行为,如语言威胁或手持刀、棒等作案工具,足以让受害人感到人身受到威胁,就应认定为主犯。只有在没有当场使用暴力、胁迫或其他强制方法的行为,只是受人指使跟着到犯罪现场或协助拿一些钱物的情况下,可以认定为从犯。

推荐阅读:“胁从犯”如何认定

推荐阅读:主犯与从犯的区别与认定

延伸阅读
  1. 抢劫案公诉方起诉书
  2. 李某的累犯和数罪并罚问题
  3. 抢劫罪的法定期限及从重处罚情形
  4. 赌博行为的认定及其与其他犯罪的区分
  5. 婴儿的行为性质及其在抢夺罪中的地位

刑罚运用热门知识

  1. 无期徒刑的减刑条件和限度
  2. 醉驾的刑事责任时效
  3. 假释的法律条件和程序
  4. 立功行为及其表现形式
  5. 精神病在牢里如何减刑
  6. 拐卖儿童罪从犯刑事责任的量刑问题
  7. 刑事诉讼时效多长时间
刑罚运用知识导航

热门解决方案

  1. 刑事诉讼辩护与代理须知
  2. 借款人无力偿还借款时的纠纷
  3. 民间借贷中的保证人
  4. 集体合同的效力
  5. 抚养子女和赡养老人所欠的债务,离婚时如何承担?
  6. 房屋相邻关系
  7. 借名买房纠纷

热门合同下载

  1. 耗材采购合同范本
  2. 合作协议书
  3. 转让上海公司股权范本
  4. 家庭暴力离婚协议书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