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2 更新时间:2024-04-16
实际当中,如果有人侵害了他人的人身权且伤情鉴定为轻伤或者重伤的,行为人则构成犯罪,依据《刑法》第234条之规定,将追究其刑事责任。针对于刑事伤害鉴定赔偿标准怎么确定的问题,手心律师网的小编为您整理了相关知识。
一、刑事伤害鉴定赔偿标准怎么确定?
伤残等级最轻的是十级,最严重的是一级,在法律上有严格的规定,司法部门的鉴定比较有权威性,费用不是很高,但需要提供相应的医疗证据,也是在司法判决中的一个主要证据。一级的赔偿金最多,具体数目要看当地的生活水准以及前期的治疗费用和后期的治疗、护理、误工、交通等各个方面综合考量。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第一条 因生命、健康、身体遭受侵害,赔偿权利人起诉请求赔偿义务人赔偿财产损失和精神损害的,人民法院应予受理。
本条所称"赔偿权利人",是指因侵权行为或者其他致害原因直接遭受人身损害的受害人、依法由受害人承担扶养义务的被扶养人以及死亡受害人的近亲属。
本条所称"赔偿义务人",是指因自己或者他人的侵权行为以及其他致害原因依法应当承担民事责任的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第二条 受害人对同一损害的发生或者扩大有故意、过失的,依照民法通则第一百三十一条的规定,可以减轻或者免除赔偿义务人的赔偿责任。但侵权人因故意或者重大过失致人损害,受害人只有一般过失的,不减轻赔偿义务人的赔偿责任。适用民法通则第一百零六条第三款规定确定赔偿义务人的赔偿责任时,受害人有重大过失的,可以减轻赔偿义务人的赔偿责任。
第十七条 受害人遭受人身损害,因就医治疗支出的各项费用以及因误工减少的收入,包括医疗费、误工费、护理费、交通费、住宿费、住院伙食补助费、必要的营养费,赔偿义务人应当予以赔偿。
受害人因伤致残的,其因增加生活上需要所支出的必要费用以及因丧失劳动能力导致的收入损失,包括残疾赔偿金、残疾辅助器具费、被扶养人生活费,以及因康复护理、继续治疗实际发生的必要的康复费、护理费、后续治疗费,赔偿义务人也应当予以赔偿。
受害人死亡的,赔偿义务人除应当根据抢救治疗情况赔偿本条第一款规定的相关费用外,还应当赔偿丧葬费、被扶养人生活费、死亡补偿费以及受害人亲属办理丧葬事宜支出的交通费、住宿费和误工损失等其他合理费用。
第十八条 受害人或者死者近亲属遭受精神损害,赔偿权利人向人民法院请求赔偿精神损害抚慰金的,适用《最高人民法院关于确定民事侵权精神损害赔偿责任若干问题的解释》予以确定。
精神损害抚慰金的请求权,不得让与或者继承。但赔偿义务人已经以书面方式承诺给予金钱赔偿,或者赔偿权利人已经向人民法院起诉的除外。
第十九条 医疗费根据医疗机构出具的医药费、住院费等收款凭证,结合病历和诊断证明等相关证据确定。赔偿义务人对治疗的必要性和合理性有异议的,应当承担相应的举证责任。
医疗费的赔偿数额,按照一审法庭辩论终结前实际发生的数额确定。器官功能恢复训练所必要的康复费、适当的整容费以及其他后续治疗费,赔偿权利人可以待实际发生后另行起诉。但根据医疗证明或者鉴定结论确定必然发生的费用,可以与已经发生的医疗费一并予以赔偿。
第二十条 误工费根据受害人的误工时间和收入状况确定。
误工时间根据受害人接受治疗的医疗机构出具的证明确定。受害人因伤致残持续误工的,误工时间可以计算至定残日前一天。
受害人有固定收入的,误工费按照实际减少的收入计算。受害人无固定收入的,按照其最近三年的平均收入计算;受害人不能举证证明其最近三年的平均收入状况的,可以参照受诉法院所在地相同或者相近行业上一年度职工的平均工资计算。
第二十一条 护理费根据护理人员的收入状况和护理人数、护理期限确定。
护理人员有收入的,参照误工费的规定计算;护理人员没有收入或者雇佣护工的,参照当地护工从事同等级别护理的劳务报酬标准计算。护理人员原则上为一人,但医疗机构或者鉴定机构有明确意见的,可以参照确定护理人员人数。
护理期限应计算至受害人恢复生活自理能力时止。受害人因残疾不能恢复生活自理能力的,可以根据其年龄、健康状况等因素确定合理的护理期限,但最长不超过二十年。
受害人定残后的护理,应当根据其护理依赖程度并结合配制残疾辅助器具的情况确定护理级别。
第二十二条 交通费根据受害人及其必要的陪护人员因就医或者转院治疗实际发生的费用计算。交通费应当以正式票据为凭;有关凭据应当与就医地点、时间、人数、次数相符合。
第二十三条 住院伙食补助费可以参照当地国家机关一般工作人员的出差伙食补助标准予以确定。
受害人确有必要到外地治疗,因客观原因不能住院,受害人本人及其陪护人员实际发生的住宿费和伙食费,其合理部分应予赔偿。
第二十四条 营养费根据受害人伤残情况参照医疗机构的意见确定。
第二十五条 残疾赔偿金根据受害人丧失劳动能力程度或者伤残等级,按照受诉法院所在地上一年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或者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标准,自定残之日起按二十年计算。但六十周岁以上的,年龄每增加一岁减少一年;七十五周岁以上的,按五年计算。
受害人因伤致残但实际收入没有减少,或者伤残等级较轻但造成职业妨害严重影响其劳动就业的,可以对残疾赔偿金作相应调整。
第二十六条 残疾辅助器具费按照普通适用器具的合理费用标准计算。伤情有特殊需要的,可以参照辅助器具配制机构的意见确定相应的合理费用标准。
辅助器具的更换周期和赔偿期限参照配制机构的意见确定。
第二十七条 丧葬费按照受诉法院所在地上一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标准,以六个月总额计算。
第二十八条 被扶养人生活费根据扶养人丧失劳动能力程度,按照受诉法院所在地上一年度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和农村居民人均年生活消费支出标准计算。被扶养人为未成年人的,计算至十八周岁;被扶养人无劳动能力又无其他生活来源的,计算二十年。但六十周岁以上的,年龄每增加一岁减少一年;七十五周岁以上的,按五年计算。
被扶养人是指受害人依法应当承担扶养义务的未成年人或者丧失劳动能力又无其他生活来源的成年近亲属。被扶养人还有其他扶养人的,赔偿义务人只赔偿受害人依法应当负担的部分。被扶养人有数人的,年赔偿总额累计不超过上一年度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额或者农村居民人均年生活消费支出额。
第二十九条 死亡赔偿金按照受诉法院所在地上一年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或者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标准,按二十年计算。但六十周岁以上的,年龄每增加一岁减少一年;七十五周岁以上的,按五年计算。
第三十条 赔偿权利人举证证明其住所地或者经常居住地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或者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高于受诉法院所在地标准的,残疾赔偿金或者死亡赔偿金可以按照其住所地或者经常居住地的相关标准计算。
被扶养人生活费的相关计算标准,依照前款原则确定。
第三十一条 人民法院应当按照民法通则第一百三十一条以及本解释第二条的规定,确定第十九条至第二十九条各项财产损失的实际赔偿金额。
前款确定的物质损害赔偿金与按照第十八条第一款规定确定的精神损害抚慰金,原则上应当一次性给付。
第三十二条 超过确定的护理期限、辅助器具费给付年限或者残疾赔偿金给付年限,赔偿权利人向人民法院起诉请求继续给付护理费、辅助器具费或者残疾赔偿金的,人民法院应予受理。赔偿权利人确需继续护理、配制辅助器具,或者没有劳动能力和生活来源的,人民法院应当判令赔偿义务人继续给付相关费用五至十年。
第三十三条 赔偿义务人请求以定期金方式给付残疾赔偿金、被扶养人生活费、残疾辅助器具费的,应当提供相应的担保。人民法院可以根据赔偿义务人的给付能力和提供担保的情况,确定以定期金方式给付相关费用。但一审法庭辩论终结前已经发生的费用、死亡赔偿金以及精神损害抚慰金,应当一次性给付。
二、伤残等级划分标准
一级伤残:日常生活完全不能自理,全靠别人帮助或采用专门设施,否则生命无法维持;意识消失;各种活动均受到限制而卧床;社会交往完全丧失。
二级伤残:日常生活需要随时有人帮助;各种活动受限,仅限于床上或椅上的活动;不能工作;社会交往极度困难。
三级伤残:不能完全独立生活,需经常有人监护;各种活动受限,仅限于室内的活动;明显职业受限;社会交往困难。
四级伤残:日常生活能力严重受限,间或需要帮助;各种活动受限,仅限于居住范围内的活动;职业种类受限;社会交往严重受限。
五级伤残:日常生活能力部分受限,偶尔需要监护;各种活动受限,仅限于就近的活动;需要明显减轻工作;社会交往贫乏。
六级伤残:日常生活能力部分受限,但能部分代偿,条件性需要帮助;各种活动降低;不能胜任原工作;社会交往狭窄。
七级伤残:日常生活有关的活动能力严重受限;短暂活动不受限,长时间活动受限;工作时间需要明显缩短;社会交往降低。
八级伤残:日常生活有关的活动能力部分受限;远距离流动受限;断续工作;社会交往受约束。
九级伤残:日常活动能力大部分受限;工作和学习能力下降;社会交往能力大部分受限。
十级伤残:日常活动能力部分受限。工作和学习能力有所下降。社会交往能力部分受限。
以上便是手心律师网的小编为您介绍的关于刑事伤害鉴定赔偿标准怎么确定的内容。伤情越严重赔偿金就越多,具体数目要看当地的生活水准以及前期的治疗费用和后期的治疗、护理、误工、交通等各个方面综合考量。
引用法条
[1]《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两百三十四条 [2]《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一条 [3]《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二条 [4]《最高人民法院关于确定民事侵权精神损害赔偿责任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二条 [5]《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6]《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7]《最高人民法院关于确定民事侵权精神损害赔偿责任若干问题的解释》 [8]《最高人民法院关于确定民事侵权精神损害赔偿责任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二十条 [9]《最高人民法院关于确定民事侵权精神损害赔偿责任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三十条 [10]《最高人民法院关于确定民事侵权精神损害赔偿责任若干问题的解释》 [11]《最高人民法院关于确定民事侵权精神损害赔偿责任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二十一条 [12]《最高人民法院关于确定民事侵权精神损害赔偿责任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二十二条 [13]《最高人民法院关于确定民事侵权精神损害赔偿责任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二十三条 [14]《最高人民法院关于确定民事侵权精神损害赔偿责任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二十四条 [15]《最高人民法院关于确定民事侵权精神损害赔偿责任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二十五条 [16]《最高人民法院关于确定民事侵权精神损害赔偿责任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二十六条 [17]《最高人民法院关于确定民事侵权精神损害赔偿责任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二十七条 [18]《最高人民法院关于确定民事侵权精神损害赔偿责任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二十八条 [19]《最高人民法院关于确定民事侵权精神损害赔偿责任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二十九条 [20]《最高人民法院关于确定民事侵权精神损害赔偿责任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三十一条 [21]《最高人民法院关于确定民事侵权精神损害赔偿责任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三十二条 [22]《最高人民法院关于确定民事侵权精神损害赔偿责任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三十三条 [23]《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一百零六条 [24]《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一百三十一条 [25]《最高人民法院关于确定民事侵权精神损害赔偿责任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一百三十一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