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1 更新时间:2024-02-12
刑事诉讼证据标准是指司法人员对收集的证据进行分析研究,鉴别其真伪,确定其与案件事实的关联以及证明力的强弱,从而认定案件事实的一种诉讼活动。
在审查判断证据的过程中,需要对所收集的证据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分析。通过运用概念、判断和推理的思维形式,将感性认识提升到理性认识,以探求证据的客观真实性、与案件的相关性以及其证明力的大小。
审查判断证据的活动存在于侦查程序、起诉程序和审判程序中。在刑事诉讼中,公安机关、国家安全机关和人民检察院的主要职责是收集证据,而人民法院在审理案件过程中主要负责审查判断控、辩双方提供的证据。
为了保障审判机关全面、客观地审查判断证据,刑事诉讼法规定了以下要求:
- 审判人员应在公诉人、当事人及其辩护人、代理人的参加下,对各种证据直接进行调查。
- 审判人员可以讯问被告人、询问证人、鉴定人。
- 公诉人、辩护人应当向法庭出示物证,让当事人辨认。
- 对于到庭的证人的证言笔录、鉴定人的鉴定结论、勘验笔录和其他作为证据的文书,应当庭宣读。
- 审判人员应当听取公诉人、当事人和辩护人、诉讼代理人的意见。
审查判断证据是证明过程中的关键步骤。如果不及时进行审查,将难以确定如何进一步收集补充证据,从而延误办案进程,甚至可能因时过境迁、证据毁灭而丧失查明案件的机会。同时,如果收集到的证据没有经过正确的审查判断,可能会导致对案情产生错误的认识,使真正能够证明案情的证据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
只有认真地审查判断证据,才能保证准确及时地查明案件的真实情况。
如果您还想了解更多关于刑事诉讼的相关问题,可以参考以下文章:
- 刑事诉讼
- 刑事诉讼中的诉讼参与人
- 刑事诉讼中的辩护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