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1 更新时间:2024-02-20
根据卫生行政部门的规定,以下条件下可以进行医疗事故赔偿的行政调解:
只有争议事件被确定为医疗事故,才能申请行政调解。对于非医疗事故的赔偿申请,不予受理。
通常情况下,申请行政调解应由医患双方共同提出。然而,在实践中,一方提出申请并经对方同意调解的情况下,也可以进行行政调解。行政调解应坚持自愿和合法原则。
行政调解的自愿原则包括调解的提出、协议的达成、接受和履行,均是医患双方自主意愿的结果。合法原则则是指在遵守自愿原则的前提下,赔偿数额应根据《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规定确定。
如果行政调解达成协议,应制作调解书,并由三方签字。调解书应包括当事人双方的基本情况、调解主持机关名称、与赔偿争议有关的事实和资料,特别是事故等级和双方责任的结论,以及商定的赔偿数额和支付事宜。当事人应当履行调解协议。
然而,调解书并非法律文书,因此一方翻悔不履行的情况下,卫生行政部门无法强制执行。对方也不能申请法院强制执行,只能提起诉讼。但如果翻悔方存在过错,应承担对方因此所受的损害。
如果调解协议履行完毕后一方翻悔,可以依法向法院起诉,主张调解协议违法无效或可撤销。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十三条:当事人有权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处分自己的民事权利和诉讼权利。
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第四十六条:发生医疗事故的赔偿等民事责任争议,医患双方可以协商解决;不愿意协商或者协商不成的,当事人可以向卫生行政部门提出调解申请,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
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第四十八条:已确定为医疗事故的,卫生行政部门应医疗事故争议双方当事人请求,可以进行医疗事故赔偿调解。调解时,应当遵循当事人双方自愿原则,并应当依据本条例的规定计算赔偿数额。经调解,双方当事人就赔偿数额达成协议的,制作调解书,双方当事人应当履行;调解不成或者经调解达成协议后一方反悔的,卫生行政部门不再调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