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事欺诈罪的立案标准及相关法律要点
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合同法 > 合同欺诈 > 合同诈骗罪法律知识

民事欺诈罪的立案标准及相关法律要点

点击数:197 更新时间:2024-03-14

 
316076

民事欺诈行为的定义和立案标准

民事欺诈行为的定义

民事欺诈行为是指在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和民事义务的过程中,故意告知对方虚假情况,或者故意隐瞒真实情况,诱使对方做出错误的表示的行为。

民事欺诈罪的立案标准

根据刑法规定,民事欺诈罪的立案标准如下:1. 违法占有目的: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以违法占有为目的,欺骗另一方当事人财物,数额在二万元以上的,应予立案追诉。2. 欺骗行为的严重性:如果存在以下情形之一,即以违法占有为目的,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欺骗另一方当事人财物,数额较大的,将受到刑事处罚:- 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3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10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3. 欺骗手段的多样性:民事欺诈罪的立案标准还包括以下几种情形:- 以虚构的单位或者冒用他人名义签订合同;- 以虚构、变造、作废的票据或者其他虚假的产权证明作保证;- 无事实上履行本领,以先履行小额合同或者部分履行合同的方法,诱骗另一方当事人继续约订和履行合同;- 收受另一方当事人给付的货物、货款、预付款或者保证财产后逃奔;- 以其他方法欺骗另一方当事人财物。

合同诈骗罪与民事欺诈行为的差别

合同诈骗罪与民事欺诈行为虽然有相似之处,但也存在明显的差别:1. 主观目的分别:民事欺诈行为是为了经营目的,通过欺诈行为获取经济利益;而合同诈骗罪是以签订经济合同为名,达到违法占有公私财物的目的。2. 欺骗的内容与手段分别:民事欺诈行为通常通过商品交换等经济劳动获得经济利益;而合同诈骗罪往往不准备履行合同,或根本无履行合同的事实上的能力或保证。合同诈骗罪通常通过冒充合法身份来欺骗受害方的信任。3. 欺骗财物的数额分别。4. 欺骗侵犯的客体分别:民事欺诈行为侵犯的客体是合同中商定的权利义务关系;而合同诈骗罪侵犯的客体是公私财物的所有权。5. 欺骗的法律后果分别:民事欺诈行为是无效的民事行为,当事人可以使其无效;而合同诈骗罪是严重冒犯刑律,需要承担刑事和民事责任。6. 欺骗适用的法律分别:民事欺诈行为由民法规范调整;而合同诈骗罪由刑法规范调整。

结语

以上是关于民事欺诈行为的定义、立案标准以及与合同诈骗罪的差别。希望这些信息能够对您有所帮助。如果您有其他法律问题需要咨询,请随时联系手心律师网的律师团队。
延伸阅读
  1. 民事欺诈罪的立案标准探讨
  2. 民事诉讼中欺诈罪的立案标准
  3. 民事欺诈罪的立案标准探讨
  4. 民事欺诈罪的立案标准详解

合同欺诈热门知识

  1. 霸王条款是否构成合同欺诈
  2. 承揽合同的风险及防范措施
  3. 签订虚假合同的法律责任
  4. 人间“蒸发”:借款人逃避还款责任
  5. 被告人卢*征因合同诈骗罪被判刑
  6. 昌邑法院审结伪造经济合同诈骗案
  7. 民事欺诈罪的立案标准及相关法律要点
合同欺诈知识导航

合同纠纷解决方案

  1. 如何签订委托合同
  2. 乘人之危的合同效力待定
  3. 重大误解的合同可撤销可变更
  4. 一方迟延履行,另一方享有合同解除权
  5. 情势变更对合同的影响
  6. 合同预期违约的解除权
  7. 如何订立合同

热门合同下载

  1. 耗材采购合同范本
  2. 合作协议书
  3. 转让上海公司股权范本
  4. 家庭暴力离婚协议书范本